↑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海棠不惜胭脂色,_________。(《春寒》)

    (2)_________,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

    (3)子规夜半犹啼血,_________。(《春晚二首》)

    (4)今夜明月人尽望,_________。(《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5)_________,惟吾德馨。(《陋室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骊歌  蹒跚  震撼  无动于衷   B. 湛蓝  狼籍  络绎  踌躇满志

    C. 抽屉  开僻  蘸料  中规中矩   D. 肿胀  毗邻  澜珊  味同嚼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中访友》作者是李汉荣,属于抒情散文。

    B. “不谙世事”一词中“谙”字是熟悉的意思。

    C. 《陋室铭》一文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D. 插叙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就采用插叙的叙述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B.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C.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D. 上海是一个大都市,大到就像饭店里大厨子用的桌布一样,五味俱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瞽者,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昏暗中行走。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______)       ②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晋平公起初认为师旷戏弄自己,是因为两人对“炳烛”理解有异:晋平公理解为________;而师旷指的是: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qiáo cuì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②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qiáo cuì(______)

    2.第①段中画线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3.下列对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B. “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C. “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D. “看花”是因为母亲想让我养花。

    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孤灯斜影

    王丹枫

    ①黄昏,夕阳像个醉鬼,红着脸倒向西天。碎影斑驳,坠在脏乱的胡同深处,一缕深幽的斜阳落在“中华老字号”五个字上。酱红色铁门紧闭,有人踩着自行车打门前闪过,揿铃,撒下一串“叮铃”脆响,门里迅疾传来几声狗吠。要不是门脸儿的发旧广告牌,很难留意到这里曾是老北京人耳熟能详的北京美术红灯厂。

    ②敲了几下门,一个五十岁上下的汉子径直带我进了工作间,他就是郭师傅,北京宫灯传承人。二十多平方的工作间被几张工作台占去了大半,一台刨床搭着布帘挤在角落里,看上去很久没用了。门口的立式电风扇,不时发出“吱吱”颤音。原本雪白的墙皮也发黄了,水泥地面上覆满了渍痕……

    ③现实有点儿残酷,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接到宫灯活儿了。很多时候,他无事可干。现在,厂里做宫灯的师傅仅剩三人,最小的就是他了,53岁。时间快得瘆人,一个趔趄,郭师傅就栽倒进知天命的年轮里。十八岁高中毕业那年开始学做宫灯,现已入行三十五年。头都秃了,成老家伙了。没有年轻人肯来,老家伙们都等着退休就回家养老。

    ④虽然一直挣着微薄的工资,但郭师傅从没后悔过。“咱这人,比较传统,父辈都是干这个的,我就想吧,老老实实干这行得了,别的咱也干不了。”他呷了一口茶,若有所思地怔在那里,像一尊雕塑,皱纹无所不在地侵犯着他的倦容,“跟我一年进厂的十多个人,大多跑出租去了。”

    ⑤“年轻那会儿,干得可起劲了。”郭师傅说:“进厂学了一年多,木活都会干。这得益于耳rú目rǎn。少时,常看见父亲晚上在家做木活,那会儿在单位干不完的,可以回家干,有时候他也跟着学。晕黄的灯光下,父子俩各拿一把刻刀,在木料上凿凿刻刻,夜深了,出奇地静……”

    ⑥好时光总教人怀念。2004年红灯厂改为股份制后,迄今最大的一笔宫灯订单来自于什刹海旁边的恭王府,100多盏。那还是赶上恭王府修缮。而这样的机会也难得一遇。因为宫灯一挂就是几十乃至上百年,全是榫卯结构,很难坏。

    ⑦宫灯的造价远远高于灯笼,非寻常人家所能消费。全是木质结构,用料讲究,红木和紫檀为上选,梨、枣次之,桦木、栬木等硬杂木为三等。

    ⑧行当里有句老话叫“三分手艺,七分家伙”。手艺高超的宫灯技师,都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雕刻镂花时要用到锼弓子,以铁丝磨其空隙,这个家伙得自己捯饬。现在虽然有了更为先进的曲线锯,但是弯儿活出来的很毛糙,雕刻这一环还是要手工才有味道。机械化虽然提升了速度与产量,但却不能复制手艺人的灵气。那种神韵,非手工出不来。

    ⑨“大靠架子小靠扇,钉灯当然也关键,龙头龙脚要活现,镂空花牙牢固有神态,灯画雅气远近都能看得见。”这段顺口溜是北京宫灯制作的要诀,郭师傅说从架子、开料、开榫、拓样、锼活、溜活到雕刻、攒架子、粘牙子、磨活等,少不了还要堵腻子、上色、抛光打蜡、手绘玻璃片儿、手编灯穗,再制作圆光、卡子、灯钩,最后钉灯组装、包装……制作一盏宫灯需要上百道工序。入行35年,制作宫灯的“木活”和“花活”,郭师傅早已驾轻就熟,以前绘玻璃片儿还得在纸上画草图,现在不用勾图了,都在脑子里装着,很多工序合着眼都能干。

    ⑩2008年6月,北京宫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高兴了好一阵子,可是火焰的光芒会渐渐暗淡下来,一年里三盏宫灯都卖不出去。

    ⑪“有几个年轻人认识这玩意儿?国家现在叫它‘非遗’了,为什么叫它‘非遗’?肯定是没人要,认知度低啊!”他满脸的无奈,“纯市场化,准得灭亡。”

    ⑫屋外的斜阳,转瞬消隐在天际。送我到胡同口,几户人家门前的大红灯笼亮了,“再干个六七年,我也退了,那一天,我会送自己一个礼物——六方宫灯,图样我都想好了……”

    1.在第⑤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耳rú目rǎn______

    2.请说说对第②段“一台刨床搭着布帘挤在角落里”一句加点字“挤”的理解。

    3.从文中看,造成北京宫灯制作面临窘境的具体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匠精神”是近年来的热词,通读全文,分析郭师傅身上表现出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事例

    (1)______

    (2)______

    精益求精

    (3)______

    (4)_______

    上百道工序一道不缺,驾轻就熟,闭眼也能做。

    5.对于本文标题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孤灯”暗示了本文写作对象的萧条式微。

    B. “斜影”借夕阳投影隐喻宫灯手艺的没落。

    C. 标题表达作者对传统工艺陷入困境的忧虑。

    D. 标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叙事完整、详略得当、中心明确;(2)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