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B.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

    尽于是。”材料所描述的农具是下面的(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 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A.农户植棉日益普遍

    B.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利比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

    A.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

    A.地理形势相同               B.殖民活动影响

    C.关系世代友好               D.文化传统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资本论》一书中,对资本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据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

    ①早期殖民制度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的

    ②“肮脏的东西”包括了奴隶贸易

    ③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④我们要反对资本的扩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B.资本积累的完成

    C.市场的需求

    D.科学技术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同样,在普鲁土,1911年,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材料表明(     )

    A.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增长

    B.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C.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加剧

    D.英德矛盾激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0分)城市往往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

    材料一  吴王阖闾统治期间(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采纳谋臣伍子胥提出的“安君治民,共霸成王,从近而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的建议,江南的城市开始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

    在16到19世纪四百年里,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围绕着手工业,又需要大批商人来贩运粮食、棉布和其他物品,并开办典当行,为手工业者提供资金。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中小市镇,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到19世纪末期,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余户人口的巨镇。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

    ——摘编自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物质文明》

    (1)依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的江南城市和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镇)形成的不同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与城市》

    (2)依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对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8分)

    材料三   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4分)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 (5分)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的原因?(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分)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但文明史不同于世界史,它所研究的单位是各个文明,是不同的文明,不同类型的文明。

    主题一  人类文明的转型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 + 小农经济 + 君主官僚体制 + 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1)根据材料一,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4分)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4分)

    主题二  “蒸汽”的力量

    工业革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材料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2)英国“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的“钥匙”是什么?(4分)为什么英国被称为“小店主的国家”?(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