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选择题 4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4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0 题
  1. 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指的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农民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华时期是在: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代

    C.秦汉时代               D.魏晋南北朝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直接用来冶铁的工具     B.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

    C.灌溉工具               D.用来舂米的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能力拓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是长沙马王堆1号古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纺织成就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可追溯到哪一朝代的法律文献

    A.秦朝法律       B.汉朝法律    C.隋唐法律       D.明朝法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凡市,以日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朝的这种政策反映出

    ①市有严格的空间限制             ②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③本质上体现出政府的抑商政策     ④夜市的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②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

    ③“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于

    A.汉代          B.六朝时期       C.唐代         D.宋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朝雍正帝说:“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耕稼一人。”其中的“工作之人”是指

    A.政府机关人员      B.农业生产者      C.贵族与官僚        D.工商业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提倡工商皆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专卖政策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海禁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B.端正民心民志

    C.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D.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鸦片战争后,洋货涌入中国市场,导致“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它所反映的实质是

    A.内乱外患阻断了棉布外运            B.农民转向种桑养蚕

    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①发展主要表现为轻工业方面   ②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外国资本仍超过民族资       ④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是张明把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与他们创办的企业进行的连线搭配,其中错误的是

    A.张謇——大生纱厂        B.周学熙——新洋灰公司

    C.陈启沅——发昌机器厂    D.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而产生

    C.不是手工生产而是机器生产       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是出现在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中提倡使用国货的推动

    ④“实业救国”的思想和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49一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农民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一个体小农经济一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助组一初级社一高级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提出经济建设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提出新时期的革命路线

    D.提出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同学们看到右图报纸,议论纷纷,下列议论中正确的是

    ①这张报纸是假的,因为它报道的是假新闻

    ②报纸是真的,如实地报道当时的社会情况

    ③报纸是真的,花生亩产量3241斤是假新闻

    ④报纸是真的,如实反映了当时的浮夸风这一社会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农民签下的一份保证书。此后,在中国农村广阔的土地上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依据你的判断,它所引发的变革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

    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强调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20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小明仔细阅读右图,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标志着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开始

    ②1990年中央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英明决策

    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浦东开发开放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决策

    ⑤浦东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首先开发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开始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市场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下列这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以下表述与之相符的是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

    A.思想的转变                B.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C.企业产权的转变            D.所有制结构的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右图邓小平的题词,肯定了

    ①深圳的发展和经验

    ②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

    ③强调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④改革开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以求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根据新约,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洋货的倾销,刺激国货的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

    (1)材料一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2分)

    (2)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2分)为什么要说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2分)

    (3)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2分)

    (4)导致材料二中国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3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老人”是谁?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2分)

    (3)“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1分)

    (4)“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举措?(1分)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1分)

    (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与建立哪一经济体制有关?(1分)

    (6)这位老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探索,产生了什么理论?(1分)

    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