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11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 题
  1.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A. 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 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1 题
  1.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此“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世界范围的移民潮。观察下表,分析该时段对美洲人口的变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1700~1860年美洲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

    时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1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 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B. 带去了商品经济和近代制度

    C. 外来移民数量超过土著人口

    D. 形成新兴的美利坚民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 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 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 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 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

    A. 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B. 决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

    D.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消息,当地时间2017年2月9日,针对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恢复其移民禁令的要求,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宣布裁决结果,决定维持此前移民禁令暂停的裁决,拒绝恢复特朗普的禁令。该事例表明

    A. 特朗普颁布“禁穆令”违背美国联邦宪法   B. “分权与制衡”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特点

    C. 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是最终司法裁决   D. 特朗普可以否决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明清的科举制度,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八股取士,实际上是古代科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技术手段上,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随着封建政治的僵化,八股取士也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八股取士有很大的弊端,但也有合理的因素值得借鉴

    B. 科举制度最值得肯定的时期是明清时期

    C. 八股取士因其规范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八股取士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应彻底批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

    A. 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B. 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C. 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

    D. 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人们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A. 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   B. 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

    C. 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   D. 迫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A.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 “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4年以来,整个世界在中日外交恶化问题上表态谨慎和纠结,日本与西方有共同价值观,理应是朋友。中国对世界重要性太大,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更重要,大多数欧美国家更希望中日改善关系,各国和中日都保持密切经贸关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日本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 日本极力提升政治诉求大国地位

    C. 多极化格局使各国相互制约又联系密切   D. 中国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著名文艺理论家朱光潜于1925—1933年留学英法,其间给上海开明书店《一般》杂志写稿,他写作可能涉及的话题有

    ①《哈姆雷特》:诗性语言的张扬

    ②《人间喜剧》:尽释悲悯情怀

    ③《格尔尼卡》:无理性现实的折射

    ④塞尚:调色盘上刮起一股现代风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中国近代新闻史大事年表

    第一条

    1833年8月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德国传教士郭士力任主编,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近代化中文报刊

    第二条

    1872年4月

    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

    第三条

    1895年8月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万国报刊》在北京创刊。

    第四条

    1905年11月

    《民报》在东京创刊。其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第五条

    1931年12月

    《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第六条

    1941年5月

    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它是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后出版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两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殖民扩张起源于16世纪的西欧,是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积累过程中,许多英国人目睹了转型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危机,并对此作出强烈反映。莫尔主张把建立海外殖民地当做解决国内人口“过剩”问题的有效办法。哈克卢伊特认为,海外殖民扩张可以让英国人充分认识到大海的真正价值和海上事业对于民族国家发展、弘扬英格兰民族精神的极端重要意义。培根强调英格兰民族的优越性和殖民北美的合理性,为其具有扩张性的“海上帝国”殖民思想作辩护。

    ——摘编自姜守明《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殖民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二战进行中,罗斯福逐渐形成了以“非殖民”原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构想。1953年,美国针对殖民地问题提出中间道路。即在殖民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不放弃外交中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又要支持欧洲盟国;既不放弃传统的道义利益,又贯彻反苏反共的冷战总目标。50年代中期后,随着第三世界的形成、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日益加强,以及联合国会员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间道路”政策在联合国遭遇挫折。1960年第15届联大会议中,苏联等43个亚非国家一起向联大提出《非殖民化宣言》,要求彻底结束殖民主义。该提案得到了联大成员半数以上支持,西方国家成为少数派。美国与英法比等国几次协商,先后三次更改投票立场,最终在投票前不得不再次更改立场。美国频繁更改的投票立场表明,“中间道路”陷入困境。

    ——摘编自毕元辉《“中间道路”及其困境:1945-1960年美国“非殖民化”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殖民思想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间道路的内容并分析其走向困境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废除了北周时代从《周官》抄袭来的那一套古老的制度,命苏威等综合汉魏以来历朝的官制,制定新的制度。在朝廷分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朝廷的五省中,秘书省职掌较闲,内侍省全是宦官,并不重要。政权所寄,全在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尚书省事无不总,是一个执行各种政令的机构。门下省置纳言二人。内史省置内史令二人。三省长官共同定令立法,参决军国大政,担任宰相的职务。

    在地方,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那、县三级制。但当时南北各地均置侨州、郡、县,“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因而造成“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形。开皇三年隋文帝根据杨尚希等的建议,度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对于地方各级官吏,统由尚书省的吏部负责选任,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史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时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时行政制度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宣布实行“封锁”禁止舰船将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并要求苏联撤走战略性导弹。但是,他没有要求取消卡斯特罗政权,也没有要求拆除占巴的防预性导弹。当开往古巴的苏联船只改变航线时,当美国确信苏联油船未带进攻性武器而允许它继续前进时,很明显,这两个国家都不想打仗。最后,10月28日,赫鲁晓夫宣布,他己下令将苏联导弹撤出古巴。

    材料二1963年8月5日,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人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脸条约》。这一条约得到了人多数国家的欢迎,它们也都签署了这一条约。1968年初,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签署了防止核扩散条约.该条约规定,签约的核国家不得向非核国家提供核武器,禁止签约的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这一条约于1970年3月5日开始生效,到这时已有47个国家签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国际背景,概括美苏两国应对该危机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应对危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陈绍宽(1889年10月7日~1969年7月30日),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1917年中国对德、奥宣战后,陈绍宽奉命直接参加英国的潜艇部队,与敌激战于大洋深处。他连续参加了3场海战,感触颇深。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让中国海军拥有航母。1928年,陈绍宽担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兼海军署署长,于当年年底给国民政府上了一个呈文。在呈文中,他首次提出要花2000万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他的提议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1929年1月的全国编遣会议上与其他提议一起被否决。……担任海军部长后,陈绍宽在所有的海军建设规划中,都将航母的建造作为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蒋介石始终没有在海军建设上投入足够的经费。除蒋介石以外,国民党内部还有少数人出于派系斗争的需要,也反对建设强大的海军。抗日战争中,日军的空中肆虐让陈绍宽进一步看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抗战胜利后,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准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时,内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大地。1946年6月,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海军被卷入内战中,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中国人第一次拥有航母的努力就此结束。

    ——摘编自《海军漫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绍宽提出建造航母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绍宽航母梦破灭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