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多选题 4 题,实验题 2 题,计算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B.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C.放射性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会发生偏转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顶端O有一小球,小球从静止释放沿斜面运动到底端B的时间是t1。若给小球不同的水平初速度,使小球分别落到斜面上的A点,经过的时间是t2;落到斜面底端B点,经过的时间是t3;落到水平面上的C点,经过的时间是t4,则(   )

    A. t4<t1   B. t1<t2   C. t3<t4   D. t2<t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C的运行速度大小等于物体A的速度大小

    B.物体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C.可能出现:在每天的某一时刻卫星B在A的正上方

    D.卫星B在P点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卫星C在该点加速度大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距地面的高度为h,以恒定速率v0顺时针运行。甲、乙两相同滑块(视为质点)之间夹着一个压缩轻弹簧(长度不计),在AB的正中间位置轻放它们时,弹簧瞬间恢复原长,两滑块以相同的速率分别向左、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滑块不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

    B.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但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相等

    C.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同一侧,但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不相等

    D.若甲、乙滑块能落在同一点,则摩擦力对甲乙做的功一定相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4 题
  1.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B.B对墙的压力增大

    C.A与B之间的作用力减小

    D.地面对A的摩擦力减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传感器和计算机结合,可以快速测量和记录变化的力。如下图所示,传感器和计算机连接,弹性细绳一端系小球另一端与传感器连接,把小球举到O点,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同时开始计时,计算机通过传感器获得弹性细绳中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不计空气阻力,弹性细绳一直在弹性限度内。根据图线可以判断

    A.细绳的自然长度是

    B.t1~t2时间内小球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C.2t1=t4-t3

    D.从t2~t3,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设质点P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速度为v,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N,则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图像如下图所示,图中的面积分别为.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S0>S1,两车相遇1次

    B.若,两车相遇2次

    C.若,两车相遇1次

    D.若,两车相遇1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根据图中数据得出滑块的加速度为a。

    (1)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2)测量(1)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利用图甲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从图示位置开始释放重锤。

    (1)请指出图甲中的错误及不妥之处(只需写出两处)。

                       

    (2)改进实验中错误及不妥之处后,某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打点纸带,在纸带后段每两个计时间隔取一个计数点,依次为1、2、3、4、5、6、7,测量各计数点到第一个打点的距离h,并正确求出打相应点时的速度v.各计数点对应的数据见下表:

    计数点

    1

    2

    3

    4

    5

    6

    7

    h(m)

    0.124

    0.194

    0.279

    0.380

    0.497

    0.630

    0.777

    v(m/s)

    1.94

    2.33

    2.73

    3.13

    3.50

    v2(m2/s2)

    3.76

    5.43

    7.45

    9.80

    12.30

    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2~h图线;由图线可知,重锤下落的加速度g′=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80m/s2,根据作出的图线,能粗略验证自由下落的重锺机械能守恒的依据   

    (3)某同学选用两个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重物a和b进行实验测得几组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求出图线的斜率k,由图象可知a的质量m1    b的质量m2(选填“大于”或“小于”)。造成以上原因是实验过程中存在各种阻力,已知实验所用重物的质量m2=0.052kg,当地重力加速度g=9.78m/s2,则重物所受的平均阻力f=     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3 题
  1. 某品牌汽车在某次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整车行驶质量

    1500kg

    额定功率

    75kw

    加速过程

    车辆从静止加速到108km/h所需时间10s

    制动过程

    车辆以36km/h行驶时的制动距离为5.0m

    已知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时所受阻力f跟行驶速率v和汽车所受重力G的乘积成正比,即f=kGv,其中k=2.0×l0-3s/m。取重力加速度g=l0m/s2。

    (1)若汽车加速过程和制动过程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求这次测试中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1和制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2;

    (2)求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vm;

    (3)把该汽车改装成同等功率的纯电动汽车,其它参数不变。若电源功率转化为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的效率η=90%。假设lkW·h电能的售价为0.50元(人民币),求电动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最大速度行驶s=l00km时所消耗电能的费用。已知燃油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最大速度行驶100km所消耗的汽油价格约是70元。试通过计算,谈谈你对使用电动汽车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a)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v0沿足够长斜面向上运动,此物体在斜面上的最大位移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如图(b)所示。设各种条件下,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动摩擦因数均不变,g=10m/s2.试求:

    (1)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及物体的初速度大小;

    (2)θ为多大时,x值最小并求出x的最小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S,长木板的右端固定一半径为R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圆弧的下端与木板水平相切但不相连。质量为m的滑块B(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从圆弧的顶端沿圆弧下滑,当B到达最低点时,B从A右端的上表面水平滑入同时撤走圆弧.A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阻力,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A足够长,B不会从A表面滑出;重力加速度为g.试分析下列问题:

    (1)滑块B到圆弧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1;

    (2)A与台阶只发生一次碰撞,求S满足的条件;

    (3)S在满足(2)条件下,讨论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B的速度。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