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书写 1 题,其他题 4 题,选择题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大(     )  那(     )  曲(     ) 

    清lìè(   )    洗(    )    (    )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4 题
  1.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___   _____,原名___   _____,字__        ____。主要作品有小说《___     __》《__         __》,话剧《________》《________》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天净沙·秋思》是散曲中的       ,作者       ,是      代著名戏曲作家,“天净沙”是         ,“秋思”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当前一些广告词滥用谐音,不利于语言的规范化。请恢复下列用语的本来面目。(2分)

    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改正:      

    一明惊人(眼镜治疗仪广告)改正:            

    战痘到底(洗面奶广告)改正:         

    金非锡比(金饰店广告)改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宾馆客房床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一张小纸条。

    尊敬的客人:

    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如果您想带一件回去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价格为90元,谢谢!

    问题:这张小条提供了哪些信息?它告诉客人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对《春》的结尾的三个比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是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提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热情洋溢的赞美了春天,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热烈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填写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    ___     。(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3.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      ___    

    4.《钱塘湖春行》着眼花草等植物,着意表达诗人主观感受的诗句是:      ___    

    5.《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___          ___                    。            

    6. 孔子提出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___              

    7.                 ,吹面不寒杨柳风。

    8. 写出含有“春”的一个完整的诗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问题.(20分)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这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3分)

    2.第一段先总写                              

    后分写                        (2分)

    3.第二段描绘的是"                 ";

    第三段描绘的是"春花图",首句写              

    三句写                    

    四句写花间之闹,最后一句写遍地野花的品种之广和动人神情.(4分)

    4.简析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4分)

    第二段第一句"偷偷"一词用得好,好在

    第三段中"闹"字不可以改成叫"字",原因是

    5.第三段写春花,又写了蜜蜂、蝴蝶,其目的是(2分)

    6.这三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7."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8.你喜欢文中的那些精彩字词句段?请用"我喜欢……,因为……"的格式,写出一例。(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2分):

    轻 点 关 门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响,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谢。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1.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   

    第一次:              

    第二次:              

    2.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2分) 

    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2分)

    4.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2分)

    5.李老先生临终前对独生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6.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解释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2 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阅读 (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 是     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     时期伟大的      家,教育家。(2分)

    2.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1分)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③学而不思则罔(       )   ④诲女知之乎(      )

    4.翻译句子。(2分)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50分)

    题目:想起这件事,我真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如“后悔”、“懊恼”、“高兴”或其他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补全题目。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议论或抒情。

    3、不少于5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