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雾霾是由于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尘埃多,在大气层比较稳定,空气不流动的情况下,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的一种天气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月25~28日气温及风力风向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5~28日的四天中,最可能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

    A.25日   B.26日

    C.27日   D.28日

    2.雾霾发生时,大气的能见度差,易发生交通事故,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区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应使用(   )

    A.GPS      B.RS

    C.GIS       D.数字地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最大可能蒸发量”是指地表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产生的最大蒸发量.下图是某地1961~1990年间相关统计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最可能是(   )

    A.莫斯科  B.北京

    C.罗马   D.悉尼

    2.从水平衡角度来看,该地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数据如下表,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可能属于(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2.对该地貌形成过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B.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甲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乙为该市城市规模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郊区地价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整体外迁         B.城市规模缩小,用地紧张

    C.郊区基础设施比城区更完善     D.郊区交通便捷程度提高

    2.图乙反映了该城市(   )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

    B.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

    C.城市规模扩大,出现效区城市化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甲乙两区域位于我国不同经济区,下表是两区域某年部分统计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两区域发展经济相对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地广人稀       B.甲区域产业结构较合理

    C.乙区域经济比较发达    D.乙区域出现“用人荒”

    2.甲、乙两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了要素的流动。属于从甲区域流向乙区域的主要是(   )

    A.管理、劳动力   B.原料、燃料

    C.技术、资金     D.技术密集型产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并形成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鸡西市在发展非“黑”产业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顺利实现了产业由“黑”变“绿”的转变,“黑”与“绿”的比重由过去的8:2调整为3:7。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鸡西市产业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产业主体是钢铁产业

    B.鸡西市产业调整的方向把第一、三产业作为重点

    C.药材开发、生态旅游不属于“绿”产业的范围

    D.现在鸡西市70%为第一产业,30%为第二产业

    2.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使夕阳产业重现生机

    B.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筑业等

    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D.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一成熟一衰落的过程,寻找新产业是唯一出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甲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同时也是该国最大的鱼粉进口国。下图为2001~2013年甲国鱼粉出口及出口额关系图。

    (1)材料一中L城是世界著名的“不雨城”。请解释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描述甲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4分)

    (3)甲国建有著名的输水工程,依据材料说出这些调水工程的方向,并分析修建的主要原因。(6分)

    (4)依据材料三,概括200l~2013年甲国鱼粉出口的特点并提出中国的应对措施。(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与泰国总理英拉在去年10月11日于曼谷发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其中称,中方有意参与廊开至帕栖高速铁路系统项目建设,以泰国农产品抵偿部分项目费用。泰方欢迎中方意向,将适时在2013年10月11日签署的《中泰政府关于泰国铁路基础设施发展与泰国农产品交换的政府间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基础上,与中方探讨相关事宜,以改变老旧铁路速度慢及影响国内经济均衡发展的问题。这一合作方式被形象地形容为“大米换高铁”。

    材料二  湄南河是泰国第一大河,自北而南地纵贯泰国全境。它发源于泰国北部山地,主要靠雨水补给,6~9月雨季为汛期,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河口处形成湄南河三角洲,最后注入曼谷湾。有研究资料显示三角洲的部分沙石来自北部山地。

    (1)简析泰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2)简述泰国发展高铁的必要性。(4分)

    (3)简述北部山地沙石来到三角洲的过程。(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2分)

    (2)结合全球的三轮产业转移,简述其给美国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启示。(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