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连线题 3 题,单选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议员名额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各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协调

    A. 国会与总统之间的矛盾   B.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矛盾

    C. 最高法院与国会的矛盾   D. 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   B. 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

    C. 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D. 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的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进。这一规定

    A.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B.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意在调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D. 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由此,英国(   )

    A.颁布了《航海条例》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D.组建了垄断性贸易公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

    A.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 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 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   D. 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

    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 男性社会地位高   B. 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C. 传统道德影响大   D. 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

    国,共传36代,亡于齐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宋姓起源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B. 诸侯争霸导致宋国灭亡

    C. 周代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D. 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秋时,晋楚等国已开始了县的设置,但县大夫和县公仍大都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战国逐渐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县令多由国君自行任免。这说明

    A.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实行郡县制   B. 县的设置早于郡,所以县的地位高于郡

    C. 郡县制的发展经历了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D. 秦朝最先推行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A. 公平竞争   B. 以文治国   C. 分科考试   D. 重视教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官制简化

    C.君主专制强化  D.行政效率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 独立自治   B. 小国寡民   C. 封闭保守   D. 彼此隔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认为,雅典式的民主给欧洲文明播种了一颗很好的种子。这表明雅典民主为近代欧洲

    A. 民主法治奠定了基础   B. 提供民主政治的源泉

    C. 多数国家直接所继承   D. 直接民主提供了借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的五百人会议中处于多数的—般成员“闭着嘴、不提建议”,公民大会也同样如此,甚至通过发放开会津贴的办法来吸引公民出席公民大会。这反映了

    A. 雅典民主政治模式的终结   B. 城邦至上的公民观念减弱

    C. 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烦琐   D. 民主政治物质甚础遭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十二铜表法》规定:“杀人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只祭神,以代本人。”该规定集中反映了罗马法

    A. 内容叙述庞杂烦琐   B. 具有浓厚神权色彩

    C. 注意甄别案件性质   D. 深受习惯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而我国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就其实质而言

    A. 地域决定政治   B. 都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C. 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方式不同而已   D. 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表明托克维尔认为

    A. 美国联邦宪法对他国毫无借鉴价值   B. 美国式民主离不开特定的历史国情

    C. 美国联邦宪法是一无用处的艺术品   D. 美国式民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厲于皇帝”

    D. “议会是立法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文中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 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 天京变乱的严重内耗

    C. 小生产者的先天缺陷   D.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以60年为一个周期。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中,各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运动,对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采取暴力革命斗争的形式   B. 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C. 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淸朝统治者   D. 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 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A. 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B. 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C. 领导阶级的先进性   D. 革命成果的丰富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日军攻占南京后,蒋介石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 战争性质   B. 战场形势   C. 美国援华   D. 民族立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人人心。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

    A. 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   B. 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同步发展

    C. 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   D. 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髄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和识,槪括这些政治特征对欧美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运行发生的变化。并以英国为例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泰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侍中条:“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并在注释中解释“议”云:“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异同,奏而裁之。”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

    ——《探讨隋唐时期司法政策》

    材料三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明武宗下诏南巡,遭到朝廷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四十六位官员受杖刑,十五人毙命为结果,明武宗最终成行。廷杖作为一种法外之刑,在明朝时期屡屡作为皇帝针对犯颜直谏或忤旨过犯的朝臣而下令在朝廷之上对其实施杖责的一种刑罚而被使用,并且规模逐渐愈演愈烈。

    ——曹毅《中国古代君权制约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比较材料一、二,分析唐代“集议”机制形成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明两代对“集议”态度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一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特征方面的具体表现。

    (3)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 题
  1. 美国国会参议院可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否决总统(政府)的提案,国会与政府可以出现重大政治分歧,这表明

    A. 总统要对国会负责   B. 总统无权

    C. 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   D. 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40年,在英国的议会选举中,许多反对王党(查理一世及其追随者)的人士当选为议员,王党候选人则纷纷落选。这反映出英国当时

    A. 议员普遍具有反封建决心   B. 君主政体走向崩溃的趋势

    C. 君主专制的统治出现危机   D. 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