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ài)     (kuāng)架    (liào)望    (fèn)围

    B.盘 (huán)  栏(shǔn)     (niǎn)知    (qiān)尘

    C.(fēi)薄   (shǎng)午    (xiāo)像    (yàn)品

    D.(zhí)躅    (piē)见       (yǔ)偻      (Biān)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安祥   龌龊   莫衷一是   风弛电掣   卷帙浩繁

    B.惦念   沧穹   气喘吁吁   义正辞严   原形毕露

    C.绿阴   斑斓   人才辈出   掎角之势   姗姗可爱

    D.震撼   喋血   暇不掩瑜   步履维艰   陨身不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的任务是过桥去       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②他的行为反复无常,令人难以       ,不知下步他将会做些什么。

    ③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       ,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A.侦查  琢磨  暴发            B.侦察  琢磨  爆发

    C.侦查  捉摸  爆发            D.侦察  捉摸  暴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我的叔叔于勒》叙述人的视角是仰视的,他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与不可理喻,无法做出解释和判断。

    C.几年前,我们在沈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D.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海明威在19岁时被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自愿到意大利去做救护车司机,结果在前线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弹片击中了他,负了重伤。

    B.家住关山的李师傅昨日走中环线到汉口办事,比以往走的路段足足节省了一倍的时间。

    C.他沿着船舷爬行,手里拿着铁棍和绳子,大炮仿佛很懂事,好像猜出他的诡计似的逃走了。

    D.一个曹长在排列着的海军陆战队中喊出了十二个兵士,把他们排成两行,六个一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叙事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使用全知视角来讲故事,现代小说比较喜欢使用有限视角来讲故事。

    B.小说中场景描写就是环境描写,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炮兽》中人与大炮兽搏斗的情景就是典型的场面描写

    C.小说塑造人物时需要“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D.小说的灵魂是小说的主题,所有的小说都是有主题的;有的小说以思想为目的,有的小说以故事为目的;前者在表现主题时是自觉的,后者在表现主题时是不自觉的,《丹柯》是一篇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   )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每条不超过8个字。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            

    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如果你疲惫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第二,            

    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第三,            

    相比其他短邮,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 PK 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两则招聘广告,按要求答题。

    某外国银行:(1)高中毕业。有实践经验者优先。(2)细心,注意细节;耐心,友好。(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企业产品。(4)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某国内银行:(1)本科学历。英语4级以上,电脑2级以上。(2)身高1.60米以上,五官端正。(3)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长于沟通。(4)附5寸生活照片。

    请就两则广告的招聘条件加以对比评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似乎即将冲压下来。这夸张的色彩也许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指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

    那些传世画作往往反映了真实的气候环境情况。希腊气象局科学家赫里斯托斯·泽雷弗斯所带领的科研小组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搜集了554幅日落油画和水彩画。这些画作分别出自181位著名画家之手,其中包括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德加、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荷兰画家伦勃朗、德国宫廷画师鲁本斯等。最后把他们研究论文发表于《大气化学与物理》杂志上。该论文分析了16世纪以来554幅描绘日落景象的名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0年中,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他们认为,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中粉尘含量上升,会阻碍阳光进入大气层,导致全球暗化。

    英国伯明翰大学气象学家约翰·托宁多年来也一直在苦心研究各个时期英格兰各地的天气状况,他意外发现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为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莫奈创作于那时期的画作中,展现了阳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跃闪耀,天空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变化。约翰·托宁想到,这些丰富的颜色并非出于莫奈头脑中的艺术幻想,而来自于真实的伦敦生活。那漫天黄色,应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所致,在此条件下形成的雾霾比自然形成的雾更为持久。比较巧合的是,狄更斯在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也写到:“在城市边缘地带,雾是深黄色的。靠里一点儿,是棕色的。再靠里一点儿,棕色再深一些。直到商业区的中心地带,雾是赭黑色的。”

    科学家并且还去做了验证,选取莫奈1898~1900年间创作的9幅作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信件和日记,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对比。令他们惊叹的是,莫奈身为艺术家,却如同科学研究者一样,一丝不苟地记录了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绝无臆造。所以印象派大师的确是非常可信地用手中画笔将伦敦当年的绝世光影留存于世。不过印象派大师的绚丽色彩,可能来自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想到这点不免让人有些沮丧

    (节选自《北京青年报》2015年1月23日,入选本试卷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中“沮丧”的原因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

    B.日落油画和水彩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随着大气中粉尘含量的上升而上升。

    C.莫奈画作中那漫天黄色实为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的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形成的雾霾。

    D.原先人们对印象派大师作品艺术特色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而且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早已有之,这不免让人有些失落。

    2.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一些著名画家笔下夸张的色彩,一定程度上是大气污染等自然现象的真实呈现。

    B.约翰·托宁多年来对英格兰各个时期各地的天气状况的苦心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开始就得益于他对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的研究。

    C.研究者认为,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呈上升趋势能导致全球暗化,不过并非都由人为原因造成。

    D.艺术家莫奈对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位置的客观记录,与美国海军天文台同期的数据相比,相当客观。

    3.作家狄更斯与画家对天空雾气的描绘趋同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泅渡兹勃鲁契河

    【俄】巴别尔

    ①六师师长电告,诺沃格拉德·沃伦斯克市已于今日拂晓攻克。师部当即由克拉毕夫诺开拔,向该市进发。我们辎重车队殿后,沿着尼古拉一世用庄稼汉的白骨由布列斯特铺至华沙的公路,一字儿排开,喧声辚辚地向前驶去。

    ②我们四周的田野里,盛开着紫红色的罂粟花,下午的熏风拂弄着日见黄熟的黑麦,而荞麦则宛若处子,伫立天陲,像是远方修道院的粉墙。静静的沃伦,逶迤西行,离开我们,朝白桦林珍珠般亮闪闪的雾霭而去,随后又爬上野花似锦的山冈,将困乏的双手胡乱地伸进啤酒草的草丛。橙黄色的太阳浮游天际,活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云缝中闪耀着柔和的夕晖,落霞好似一面面军旗,在我们头顶猎猎飘拂。在傍晚的凉意中,昨天血战的腥味和死马的尸臭滴滴答答地落下来。

    ③黑下来的兹勃鲁契河水声滔滔,正在将它的一道道急流和石滩的浪花之结扎紧。桥梁都已毁坏,我们只得泅渡过河。庄严的朗月横卧于波涛之上。马匹下到河里,水一直没至胸口,哗哗的水流从数以百计的马腿间奔腾而过。有人眼看要没顶了,死命地咒骂着圣母。河里满是黑乎乎的大车,在金蛇一般的月影和闪亮的浪谷之上,喧声、口哨声和歌声混作一团。

    ④深夜,我们抵达诺沃格拉德市。我在拨给我住的那间屋里,看到了一个孕妇和两个红头发、细脖子的犹太男人,还有个犹太男人贴着墙在蒙头大睡。在拨给我住的这间屋里,几个柜子全给兜底翻过,好几件女式皮袄撕成了破布片,撂得一地都是,地上还有人粪和瓷器的碎片,这都是犹太人视为至宝的瓷器,每年过逾越节才拿出来用一次。

    ⑤“打扫一下,”我对那女人说,“你们怎么过日子的,这么脏,一家子好几口人……”

    ⑥两个犹太男人应声而动。他们穿着毡底鞋,一蹦一跳地走动着,收拾掉在地上的垃圾。他们像猴子那样不发一声地蹦跳着,活像玩杂耍的日本人。他们把一条破烂的羽绒褥子铺在地板上,让我靠墙睡在第三个犹太人身旁。怯生生的贫困在我们地铺上方汇聚拢来。

    ⑦万籁俱寂,只有月亮用它青色的双手抱住它亮晶晶的、无忧无虑的圆滚滚的脑袋在窗外徜徉。

    ⑧我揉着肿胀的腿,躺到破褥子上,睡着了。我梦见了六师师长。他骑着一匹高大的牡马追赶旅长,朝他的眼睛连开两枪。子弹打穿了旅长的脑袋,他的两颗眼珠掉到地上。“你为什么带着你的旅掉转枪头?”六师师长萨维茨基冲着脑袋瓜开花的旅长怒吼道,就在这时我醒了过来,原来那个孕妇在用手指摩挲我的脸。

    ⑨“老爷,”她对我说,“您在梦里又是叫又是踢。我这就给您的地铺挪个角落,省得您踢着我爹……”

    ⑩她的两条骨瘦如柴的腿,支着她的大肚子,打地板上站了起来。她把那个睡着的人身上的被子掀开。只见一个死了的老头儿仰面朝天地躺在那里,他的喉咙给切开了,脸砍成了两半,大胡子上沾满了血污,藏青色的,沉得像块铅。

    ⑪“老爷,”犹太女人一边抖搂着褥子,一边说,“波兰人砍他的时候,他求他们说:‘把我拉到后门去杀掉,别让我女儿看到我活活死去。’可他们才不管哩,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他是在这间屋里断气的,临死还念着我……现在我想知道,”那女人突然放开嗓门,声震屋宇地说,“我想知道,在整个世界上,你们还能在哪儿找到像我爹这样的父亲……

    背景:1920年6月,列宁发动了苏波战争,推动德国工人起来暴动,将革命传遍欧洲和全世界。26岁的巴别尔,作为俄国南方通讯社的战地记者跟随第一骑兵军记录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据此整理写作而成的《红色骑兵军》出版后,举世震惊。本文是《红色骑兵军》的第一篇。

    1.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指出第⑥段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3.根据梦境,联系开头部分,分析六师师长的形象。

    4.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划线句的丰富意蕴。

    5.请赏析文中“我”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       与:结交,交好。

    B.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曾经。

    C.向之所欣         向:过去,以前。

    D.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着。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为流觞曲水    ②亦足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既倦     ④后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和例句 “李牧连却之”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知死生为虚诞 。 B.足以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怀。

    4.与例句“仰观宇宙之大 ”加横线部分句式相同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死生亦大矣。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⑤死生亦大矣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鹦 鹉

    【唐】罗隐①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②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 鹉

    【唐】来鹄

    色白还应及雪衣,嘴红毛绿语仍奇。

    年年锁在金笼里,何似陇山闲处飞。

    【注】①罗隐:唐末诗人,虽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半生,无所遇合,晚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得安身之地。② 陇西:指陇山以西,旧传为鹦鹉产地。

    1.两首诗中的鹦鹉有哪些相似的特点?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李密《陈情表》)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司马迁《报任安书》)

    (3)惨象,              ;流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故九万里,              ,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5)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 (王勃《滕王阁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材料一:由于“独二代”现象加剧了“过度养育”问题,很多人调侃戏谑中国是个“直升机父母的超级大国”。前不久,一位90后在父母陪同下应聘,任由父亲包办答问,自己一言不发玩手机的新闻便是典型例证。

    材料二:据报道,汉口学院大二学生李玉(化名),上大学以来,每晚十点半准时被妈妈微信视频查岗。李玉介绍,从上大学开始,母亲每晚要求她把摄像头对准床位给看一遍才放心。

    这两则材料所反应的现象,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对当今社会问题的思考与主张。

    要求:①综合材料,选好角度;②明确立意,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