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6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14分)
    时代的面目
    ①“现代”的定义之一也许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对具体的东西的知识越来越精确,对抽象意念的认识却越来越模糊。在我们的时代,时间、方位可以定得极准确,最细微的分子和原生质都逃不过人类的观察;可是美丑、善恶这样的概念却日日失去它们公认的判别标准。
    ②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面目模糊的时代。所有不能精确度量的价值都在往中间地带走。放眼全球,威仪赫赫的将军也许在时事漫画里成为谐角,违法的官员或杀人的大盗却可能因巧舌如簧而一夜成名。
    ③于是,世界上能够执行死刑的地方越来越少;“不可杀人”的信条既然不能用来规范犯法者,便回过头来规范执法者。而更振振有词的理由是,我们无法定下绝对善恶的标准。宁可相信人___  ___做了再可恶的事,___可能有值得谅解的原因:难道不是社会的错吗?难道不是他的父母的错吗?难道不是他偶然读过的文字、看过的画面的错吗?而他的基因也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杀人越货的因子老早就种植在这个倒霉的人身上了.为什么不去责怪那些给了他遗传基因的先人呢?前几年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杀人累累的罪犯被判死刑,临近行刑,各地的美国人顿足叹息,游行请愿。这个杀人犯加诸受害者的痛苦,这时却无人记得——这个时代有广大的同情心.但是却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来决定这同情应该投在哪里。
    ④一次和同学闲谈,我问他们心目中这一代的英雄是谁。众生沉吟久之,有一个终于说,Michael Jackson!其他学生一起微笑起来,显然也并不反对,我也不免微笑了。这个歌手表现出来的热力无限,一支歌卖到三千万张唱片,只手挽救了美国几年前日落西山的唱片业,史无前例地独得八项格莱美奖……这已当然足够塑造一个时代的英雄。然而,杰克逊真正的魅力,也许还是一种精巧的模糊,一种特别属于这个时代的模糊。小说家韦勒(Sheila Wellre)前些年曾有一篇文章描述过他,当时杰克逊刚结束了一趟全球巡回演出,所到披靡。韦勒写道,杰克逊是个“部分成人部分孩子;既像情人也像儿子;虽是黑人却有白人的眉目轮廓;充满城市的狂热和新潮流的气息。却又仿佛一吹即散的精灵,不带走人间烟火;他的舞台演出技巧无懈可击,但动如脱兔的同时,却又腼如处子;他的声调面容都使他兼具男性和女性的特质……”当杰克逊穿着发亮的黑色紧身衣,环佩叮当,在舞台上光芒四射时,我们看到的是他鲜明的具体形象,然而他的介乎两性、跨过年龄层、似尘世似脱俗、横扫歌坛的气质,岂不是更切合了一个模糊时代的品位!
    ⑤如今的时代,原也是个英雄短命的时代。竞技场上的金牌得主不多时便无人记得,畅销书和作者的光彩只能维持到新的排行榜上市为止,一些人的名字在传播媒体上发五分钟光亮.就销声匿迹了……在这样一个英雄乍生乍灭的时代,模糊本身便也是一个特色,且熠熠然切合了时代的面目吧。
    1.第③段方框中填人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但

    B.如果就

    C.即使也

    D.只有才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③段从_______________的角度、第④段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论证了“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面目模糊的时代”。(2分)
    3.简述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4.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精巧的模糊”指的是杰克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0字以内)。(3分)
    5.对本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将军成为谐角,杀人大盗一夜成名,折射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模糊。

    B.“都在往中间地带走”,表明人们对抽象意念的认识越来越不清晰。

    C.作者认为从社会层面或家庭根源看,再可恶的人都有值得原谅的理由。

    D.文章结尾用“特色”“熠熠然”讽刺了缺乏基本判断标准的时代面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1)__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
    (2)上食埃土,_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3)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彼童子之师,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6)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________,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8)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下列各题。(8分)
    幽居初夏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荫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①箨龙:笋。②木笔:辛夷花。
    1.诗人陆游字________,是宋朝诗人,梁启超誉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1分)  
    2.全诗描写初夏景色,着重突出一个“________”字。(1分)
    3.尾联隐含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3分)
    4.对此诗理解、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首句“湖山”二字总领全篇,先从大处着笔勾勒环境。

    B.颔联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等典型的初夏景物。

    C.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之美景,显现诗人怡然自得之乐。

    D.最后诗人叹息老之将至旧友情断,落寞无聊之感顿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20分)
    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①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仅获自免,龙德③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镇,可为子孙之福。此行决矣。”既自阙回,谓震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钞《春秋》,又竖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无忧。”乃筑西面罗城,拒敌之具。不三年,庄宗不守。英雄之料顷刻不差,宜乎贻厥子孙!④
    【注】①高季昌:后梁时担任荆州节度使,庄宗渡黄河灭梁之后高季昌在荆州称王,建南平国。荆渚,即荆州。②梁祖:梁太祖朱全忠。③龙德:梁末帝年号。④贻:留传;遗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某事梁祖(       )
    (2)且游猎旬日不回(       )  
    (3)既自阙回(       )
    (4)宜乎贻厥子孙!(       )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

    A.中外情何以堪

    B.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C.沛公居山东时

    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谓其门客梁震曰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龙德已来止求安活    学而不可以已 
    C可为子孙之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乃筑西面罗城        良乃入,具告沛公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
    ________
    (2)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
    ________
    5.概括高季昌入宫觐见庄宗的根本目的:(2分)
    ________
    6.从高季昌的话中,概括新主庄宗的两个主要特点。(2分)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15分)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
    捶挞,而其业不成。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
    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
    于时年甫十有二矣。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父兄欲令博观义疏,精此一经。辞以获
    麟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部,以广异闻。次又读《史》、《汉》、《三国志》。既欲知古今
    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自汉中兴已降,迄乎皇家实录,年十有七,而
    窥览略周。
    但于时将求仕进,兼习揣摩,至于专心诸史,我则未暇。洎年登弱冠,射策①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至如一代之史,分为数家,其杂记小书,又竞为异说,莫不钻研穿凿,尽其利害。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故始在总角,读班、谢②两汉,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哲。于是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集,果以二史为非。其有暗合于古人者,盖不可胜纪。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
    [注]①射策:应试。  ②谢:谢承,三国东吴人,著有《后汉书》。
    1.作者少年时废习《尚书》而改习《左传》的原因是:(2分)
    ________ 。
    2.从画线句可见史学研究工作的特点。下面几个成语中对比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韦编三绝

    B.披沙拣金

    C.寻章摘句

    D.穷形尽相

    3.第一段表现作者读书涉猎之________ ;
    第二段侧重表现作者治学研究之________ 。(4分)
    4.根据文意,下面对作者治学经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幼年已开始读班固的《汉书》和谢承的《后汉书》。

    B.十一岁跟随父亲学《左传》,仅一年就诵读完毕。

    C.十七岁遍览“前四史“及汉中兴以前历代正史文献。

    D.二十岁参加殿试进用于朝廷,才得以遂愿专心研究史学。

    5.作者认为“流俗之士,难与之言”,于是“凡有民间同,蓄诸方寸”。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谈谈看法。(4分)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70分)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
    做个简单的实验:一只手正常握住沙子,另一只手用力握紧沙子。摊开双手,没有用力握沙的那只手剩下的沙子比较多。这就是握沙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