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4 题
  1.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

    A. ①②   B. ④⑤⑧

    C. ②④   D. ③⑥⑦⑨

    2.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A. ②   B. ③

    C. ⑦   D. 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为“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

    A. 堆积作用   B. 地壳运动

    C. 侵蚀作用   D. 变质作用

    2.贺兰山从成因看属于 (   )

    A. 褶皱山   B. 火山

    C. 断块山   D. 无法判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

    2.丙侵入岩脉所属的岩石种类是

    A. 沉积岩   B. 岩浆岩   C. 变质岩   D. 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的堆积地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地常形成冲积扇

    B. 甲地只有侵蚀作用,不会形成堆积地貌

    C. 乙地易形成河漫滩平原

    D. 丙地易形成三角洲平原

    2.丙地比甲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丙地

    ①面积广阔,地低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④地势平坦开阔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大面积引种了速生桉。下图中甲、乙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种植速生桉后,当地

    A. 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

    B. 地下水水位上升

    C. 沼泽补给水源更加稳定

    D. 沼泽面积扩大

    2.引起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速生桉改善了土壤肥力

    B. 速生桉消耗了大量地下水

    C. 速生桉调节气候作用显著

    D. 速生桉涵养水源作用显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江西某山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表示最有可能的是

    A. 土地沙漠化   B. 土地盐碱化

    C. 水土流失   D. 水污染

    2.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增长过快   B. 全球气候变暖

    C. 降水量减少   D. 工业快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   D. 针阔混交林带

    2.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典范,其形成受下列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

    A. 纬度位置   B. 山体坡度   C. 大气环流   D. 海拔高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B. 城市的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

    C. 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D. 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2.为缓解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在农村地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

    B. 鼓励城市人口大量移至农村

    C. 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D. 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民工大规模流动对流出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加剧了水土流失   B. 弥补了劳动力不足

    C. 缓解了人地矛盾   D. 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根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00年~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人

    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

    604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3000万人

    2010年常住人口

    1961人

    1.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C.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D. 自然资源丰富

    2.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 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 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C. 环境承载力为1961万人   D. 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

    3.为有效控制北京市常住人口的过快增长,应当压缩

    A. 普通服装工业   B. 电子芯片工业

    C. 金融服务业   D. 文化创意产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根据所学,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著名风景名胜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 黄河壶口瀑布   B. 华山西峰绝壁

    C. 广西桂林芦笛溶洞   D. 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2.我国的黄土高原的沟壑和长江三峡的形成分别是由于(   )

    A. 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   B. 流水侵蚀和流水侵蚀

    C. 风力沉积和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解的是(   )

    A. 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B. 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

    C.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

    D. 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 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B. 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C. 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D. 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洪涝灾害加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 人口密度低   B. 开发了新资源

    C. 交通条件改善   D. 市场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甲为 ________________ ;从地貌类型看,戊为 _____________ 。

    (2)丙、丁处的地貌是由_____________ 作用形成。

    (3)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_ 处。

    (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其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_______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填序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8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

    (4)从“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得出,C地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的形成是由于                   的交替控制,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名称是

              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0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的区域差异显著,东西部差异大,垂直差异明显,只有少量小型食肉动物。环尾狐猴属于原始种类的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较干旱的疏林岩石地带,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下图为环尾狐猴和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示意图。

    (1)指出M河的流向并说出判读依据。

    (2)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3)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西南部成为环尾狐猴主要栖息地的自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不包括市辖区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我国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年 份比重(%)地 区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5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

    (2)据材料二,说出全国八大经济板块中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入带来的有利影响。

    (3)从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试分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