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治官治吏史,也是反贪反腐史,古代各朝都成立相当于今反贪局或监察部这样的中央监察机构。

    秦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备监察机构的朝代,此机构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汉朝时,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汉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力的情况,临时调派身边可信人员到下面核查,此行为称为“刺”。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成为中国古代反贪的一种新型“反腐办”。

    除常规监察机构反腐外,古代还有最有效的一招,是动员民间参与反腐,鼓励民间积极“举报”。刘彻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南北朝的北魏拓跋嗣(魏元明帝)当皇帝时,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

    “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种探索。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明朝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剥皮实草”,贪官污吏们被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移交。有学者对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月俸数与当时的贪官受贿数额做过比较,结论是当时官吏贪污受贿相当于正七品官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也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政,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腐败”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反腐败斗争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立足与民主和法治的基础,完善廉政制度,长期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摘自《中华励志网》)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官治吏,尤其是反贪反腐,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进步诉求。

    B.古今中外都强调反腐,反腐就应该从官员选拔开始进行,古人称之为“吏治”。

    C.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是因为御史不奉法,监察不力,于是皇帝另派中央官员巡视地方。

    D.秦朝建立了第一个完备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包孝肃公奏议》一书都是记录揭露、举报贪官腐败的反腐奏折,北宋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

    B.作为反腐的手段,朱元璋对贪污腐败实施的刑罚骇人听闻,他独创的“剥皮实草”制起着杀一儆百的作用。

    C.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是古代最有效的反腐手段之一,就是保障吏民一定的言论自由,鼓励基层官员、民间人士越级上书,指阙言事。

    D.民告官,如果有理有据,又得到官方的及时处理,对于防治腐败,推行廉政,会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官官相护,民怨难申,就会使矛盾激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可见,中国古人一开始就知道防范审判不公和司法腐败。

    B.虽然立法严惩,但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官吏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D.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完善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反腐败斗争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送 春     宗璞

    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属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秋。只是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期诺墓所在的小山后面,人迹罕至,便成了二月兰的天下,从路边到山坡,在树与树之间,挤满花朵。有一小块颜色很深,像需要些水化一化;有一小块颜色很浅,似乎白色。在深色中有浅色的花朵,形成一些小亮点儿;在浅色中又有深色的笔触,免得它太轻灵。深深浅浅连成一片。这条路我也是不常走的,但每到春天总要多来几回,看看这些小友。

    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的二月兰,各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毡,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在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似在含笑望着它们。

    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天,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却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便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地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房门。整个春天各种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是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我知道,春归去了。

    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海风愁,春深表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縻花事了”,我始终不知荼縻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兆征。

    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作者在文中意味深长地表明,自已的整个一生的经历,是与二月兰相伴而行的。

    B.二月兰与兰花完全没有关系,并不攀兰花的高枝。悄悄地来,悄悄地落,只是尽情地点缀风光,这是一种崇高心灵的独白。

    C.二月兰送春归去,与毛泽东歌咏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梅花送春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D.本文引用“开到荼縻花事了”的诗句,与作者两次病中所见的二月兰相印证,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坦荡豁达的胸襟。

    E.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从二月兰身上仿佛看到了作者的身影。

    2.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具体描写了燕园野花二月兰的“声势最为浩大”?

    3.作者在第5自然段开头说:“这花开得好放肆!”根据原文,请从色彩、行为、性格三方面概括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答:                      

    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二月兰具有哪些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划线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通“缭” 盘绕

    B.顺流而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 以……为伴

    D.客亦夫水与月乎      知:动词, 了解,知道

    2.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3.对所选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慨。

    B.第二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接,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C.第三段中的“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

    D.“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态度,所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唐)卢纶【1】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1】: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不第,旋即安史之乱爆发,奉养亲人避乱于鄱阳,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生不得重用。

    1.诗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

    2.尾联表现了诗人哪几种情感?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陶渊明用“              ”两句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总结;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写出了秋水、秋空与孤鹜浑然一体的美景;

    (3)《逍遥游》中表达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B.面对挫折,你是正视它,承认它,冷静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从而战胜它,还是在挫折面前心理失常,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

    C.李明同学虽学习热情高,但近来几次屡试不爽的考试,让他十分压抑。

    D.《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短小精悍,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睹物怀人的古体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语意贯通的一组是( )

    咖啡园里也时常呈现一片赏心悦目的美景。雨季初始,咖啡花盛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节,妇女和孩子们随同男人一起,前来采摘咖啡豆。

    ①咖啡花有一股黑刺李般的淡淡的略带苦涩的香味。

    ②细雨霏霏,薄雾濛濛,垩白色的花朵,犹如一片白云覆盖在八百英亩土地上,光彩动人。

    ③一旦咖啡豆成熟,园里就变得一片艳红。

    A.③①②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档明星并不耀眼、孩子非常幼稚、节目名称朴素的《爸爸去哪儿》,居然成了热门综艺节目,这让很多“道中人”陷入迷惘:逮逮鱼、赶赶猪、烧烧饭、滑滑雪…… ①                   ?人们看惯了彩排百遍无懈可击的明星表演,在赞叹之余也会感到某种无趣;然而一旦看   到舞台下爸爸孩子们手忙脚乱的表现,就如同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这就让观众们产生了深深的共情,于是他们的笑点即刻点燃我们的笑点,他们的泪点也顿时触到我们的泪点。可见,善用明星资源,②               。而走入平凡,须得走出舞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一幅有关春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位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萧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选好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