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作文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江西东乡县、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发现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了捕杀和紧急强制免疫,疫情已得到控制。

    B.古城淮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洪泽湖、铁山寺、明祖陵、周恩来故居等名胜古迹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当今社会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步(duó)  一(chuán)  细(qiān) 娜多姿(ē)

    B.泰(pǐ)   平(zè)    眠(hān)   妖童女(yuàn)

    C.产(mǒu)  钱(bó)    涸(zhè)   混沌沌(hùn)

    D.差(cēn)   袄(jiā)   桀(ào)   殒身不(x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蛾眉 寥落 谍血 青青子衿

    B.颓废 孔隙  漪郁  蓊蓊郁郁

    C.渺茫  班驳  赍钱  集思广益

    D.靡费  攀缘  嘶叫  管窥蠡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B.我本来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在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既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又显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毋庸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  物体下沉。

    A、置疑 和谐 否则  B、质疑 柔和 反之

    C、质疑 柔和 否则  D、置疑 和谐 反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觉新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在五四思潮的冲击下觉醒,他参加学生运动,向“门户不当”的婢女鸣凤表示爱情,帮助觉民逃婚,从家里出走,到外面寻找新生活。(《家》)

    B.法院决定逮捕爱斯梅拉达,流浪汉们赶来营救,遭到国王军队的镇压,死伤惨重。弗罗洛乘混乱之际,谎言欺骗甘果瓦把她带出圣母院的后门,逼迫她顺从自己,在遭到坚定的拒绝之后,弗罗洛恼羞成怒,把她交给隐修女看管,自己去叫官兵。(《巴黎圣母院》)

    C.大卫遭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母亲只能掩面而泣,不敢来解救他。只有保姆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安慰她,两人悄悄通过钥匙孔对话。(《大卫·科波菲尔》)

    D.孔子并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孔子很重视周礼,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根本,而“仁”的实现,正有赖于对“礼”的施行。(《论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做后面的题目。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于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选自《科技导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也决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1分)

    追逐古典的夕阳

    当20世纪成为古典时,我们遥望21世纪现代文化天路,感到了一丝历史的苍凉,亦触摸到了逝去的旧文化美学的哀婉之情。

    我总是喜欢和自己心灵最契合的朋友,寻觅这古城里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照耀在寺庙那座斑驳陆离的木结构的茶楼酒肆上,一杯清茶,二人对坐,海阔天空,江山社稷。一缕缕秋风吹上了你的心头,人与自然都沉浸在无红尘烦恼的古意之中。

    这是文人山水画的意境吗?不!它常常出现于我刻意追求的生活中,也经常成为我亦真亦幻梦境中的生存方式。这是否是“伪浪漫派”的作品呢?这是否是“文化保守主义”遗老遗少的矫糅造作呢?

    我惟有用心灵回答。

    全球性的现代文明使人类进入了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空,同时,物质主义所带来的文化弊病也被人们所痛陈。倘使物质文明需要人类以大自然的破坏为牺牲代价,以人的洁净灵魂作祭祀的供品的话,那么,在两种文化的抉择中,我们更向往古典的、自然的文化与人性。

    怀旧,作为现代文明的悖反,它往往是以一个贬义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本世纪的一位伟大的乡土小说作家也曾说过“回忆是有毒的”箴言,但我仍然以为怀旧作为一种文化回眸的生存观念和方式的追觅,自然是人类抚慰自身心灵的一贴精神良方。

    近几年来,我去过苏州的周庄、同里,每每都是被拥挤的人群簇拥、鞭策着游走,人们似乎不是来寻找一块寂静的古典文化氛围,而是为“到此一游”而走动着,这与逛上海的城隍庙、南京路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古典的人文景观似乎永远不再,而你想亲近一下大自然,恐怕也会感到失望了。黄山近年来是整洁干净了,很有点一尘不染的清洁味道。然而,过于整洁的黄山到处都露出了它的人工斧凿之痕,昔日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被一把扫帚、一根铁针扫荡得干干净净。张家界、九寨沟可谓天赐之自然造化,但据撑船的船家告之,那里的人工污染足以使它们在21世纪内消灭在中国的版图上!

    现代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文化负效应,人在物的面前变得畸形委琐,自然在物质面前也失却了昔日的风采。

    所有这些,我们只能靠回忆、靠梦境、靠文学创作来再造。这“白日梦”是人类的幸还是不幸呢?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喜庆还是悲愁呢?

    当我咀嚼昔日文化的神韵时,当我拥抱亲吻大自然泥土的芳香时,我才能真正体会到现代物质文明剔除的文化危机。

    我居住在这有着深厚底蕴的古城里,我十分喜欢沿着那充满着古意沧桑的城墙蹀躞;我也十二分愉悦地留连于中山植物园,感谢苍天造化,给南京留下了这一片宁静而典雅的自然去处,在人迹罕至、群山环抱的苍翠之间,你尽可以在空山鸟语的热带雨林中谛听天籁之音,那几万种植物将你包围在大自然的清新之中,让你切切实实感到远离红尘、渐近自然的妙处。

    除此之外,中山陵一带的陵墓文化也让你领略着“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蕴,亦足以勾起你对千古历史的遐思。只要你肯走近它。

    现代文明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倾述孤独,恐怕是当下现代文明病中最好的疗救的方式,但要找到医治灵魂创痛的医生是很难寻觅的,仿佛“他人即地狱”的陷阱无处不在。

    然而,我还是要寻找,找到他以后,我们一起坐在世纪末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下,去品尝这充满古典人文景观的城堞,去体味这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清新芬芳。

    1.在文中,作者描写了哪些自己向往的景观?(6分)

    2.文章第二段提到的“古典的夕阳”一词,所指是什么?在全文有何作用?(5分)

    3.根据文意,概括物质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弊病有哪些?(6分)

    4.下列对此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这篇散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我们今天的文明,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处时代的弊病,但书写的恋旧情怀有点落后于时代。

    文章对人们游山玩水的心态进行剖析,指出他们游山玩水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一块寂静的古典文化氛围,只是为了“到此一游”而走动着。

    南京作为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那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让作者切切实实感到远离红尘,渐近自然的妙处。

    在文中,作者感叹到:古典的人文景观已经永远不再;你想亲近一个大自然的愿望,恐怕也只能是一种“白日梦”;人类生存的环境已被破坏的面目全非。这些感叹说明了人类素质没有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提高。

    文中多处运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以表达作者自己的向往和忧虑,引发读者思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①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②,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   ①擿(tī):揭发     ②诐(bì):不正,邪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彦光前在岐外,其俗颇 质:质朴   B.上闻而谴之,竟免  坐:因为

    C. 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庶:但愿   D.彦光欲其弊  革:革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彦光弗罪           ②彦光训谕而遣

    B.①为之作歌,称不能理化   ②彦光欲革

    C.①事亲礼阙,从弟所讼    ②请复相州

    D.①德化人,皆此类也     ②为岐州刺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   )

    ①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②发擿奸隐,有若神明

    ③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④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⑤彦光训谕而遣之           ⑥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4分)

    ②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4分)

    ③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如 梦 令       秦 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①“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4分)

    ②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4分)

    15、名篇填空。(8分)

    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__。

    3.呦呦鹿鸣,____________。我有嘉宾,____________  。

    4.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5.《诗经》常用手法有____  、比、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绿色的田径场、高大的香樟树、曲折的走廊、阳光下的石凳、热闹的操扬、安静的教室……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你最爱哪一幅?请选择一片校园最美的风景写一段文字。要求:

    1、以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主,情景交融。

    2、使用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

    3、感情真实动人,语句连贯得体。

    4、字数不少于2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一本好书,好像和世上最美的善谈者接触,他会引领你走进另—个国度,或另一个时代;你可向他倾吐自己胸中的不平,还可和他讨论你从来不知道的生活问题,道你所欲道,想你所欲想,你也许会觉得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你曾有过怎样的阅读的经历或故事?阅读曾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与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