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其本质是(   )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消沉         B.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空间         D.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表明(    )

    A.佛教和道教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B.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文献通考》记载,北宋赋税来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下表中不能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

    年份

    赋税总收入(万贯)

    农业税(万贯)

    茶、盐、酒、商等税(万贯)

    997

    3559

    2321

    1238

    1021

    5723

    2762

    2936

    1068

    7070

    2162

    4911

    A.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政来源

    B.宋代经商的环境相对宽松

    C.宋代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农业的重要地位发生根本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   )

    A.儒家思想                B.佛教教义

    C.墨子学说                D.法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远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其主要针对(   )

    A.道教思想                B.佛教思想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朝中后期,“安平乐道”已经不再成为士人的人格理念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弃儒就贾,成为当时商业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这表明(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B.宋明理学的影响减弱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那个时代(   )

    A.汉代                B.唐代

    C.宋元              D.明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提到,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其主要依据是(   )

    A.留学英国,对西方文化最了解

    B.宣传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C.反对君主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D.翻译了《天演论》等西方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俄国城市革命道路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起点,这条道路的“特色”在于(   )

    A.采取武装斗争            B.领导工人运动

    C.国共两党合作           D.农村包围城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52年秋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各院系不设专业,重视外语、基础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一、二、三年级重在学习基础理论,四年级着重学习专门知识。院系调整后,按照苏联工科大学教育模式按系设立专业,由一所综合性大学变为工业大学。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

    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是社会不公平、政治动荡的根源

    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启蒙运动时期,某书提出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这一脍炙人口的理论为历代资产阶级所啧啧称道。该书作者(   )

    A.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反对君主制

    B.指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C.认为国家是自由人民订立的社会契约的产物

    D.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度        B.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C.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是(   )

    A.经典力学            B.量子论

    C.光电效应             D.相对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宇宙间一切存在和运动的自然法则可以认识,受其影响,启蒙思想家们则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法则。材料中“自然法则”理解正确的是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纽约时报》评价道: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研究莫言作品可以参考(   )

    A.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B.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C.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D.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一方面指责资本主义是不道义的,另一方面又大力倡导自由资本主义。其目的是(   )

    A.抹杀资本主义的剥削性            B.反对贸易限制与特权思想

    C.推动工人运动以争取公正          D.调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欧洲曾上演过一部名叫《呼吸》的戏剧,该剧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台词。此剧的艺术风格应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D.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分)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二   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9分)

    (2)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萧公权对康有为的认识发生转变的原因。(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有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表现。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保守性与自主性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11分)

    (2)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