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

    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示。


    1.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人工科学考察

    2.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草

    C.规定合理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然地理环境对现代城市规划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1.巴黎计划在其北部建一卫星城,其城市规划布局将采用如图中D区的布局模式,主要考虑的环境要素是

    A.河流的流向                   B.地形的起伏

    C.人们的审美观念               D.主导风向

    2.该卫星城建好后,某出租车公司要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A.RS技术                       B.GIS技术

    C.GIS与GPS技术                D.RS与GPS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试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3.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是

    A.GIS技术      B.RS技术

    C.GPS技术                D.数字地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

    1.结合图可以看出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2.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3.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为黄河河口处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配图

    1.如图所示,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造成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原因是

    A.洪水                  B.风暴潮

    C.调水调沙              D.水土流失

    3.图示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现象,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河床变深                         B.河流含沙量变小

    C.河口后退                         D.扩大灌溉面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该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材料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年

    2003年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 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

    12. 8

    49.7

    37.5

    12.5

    50.4

    37.1

    1.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2.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①  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

    1.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可能成为主要气源地的是

    A.中亚                           B.俄罗斯

    C.西亚                           D.乌克兰

    2.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A.缓解能源紧缺                  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________

    (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

    (1)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①以昆仑山—秦岭一线为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煤炭的需求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谈谈如何进行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

    ________

    ________

    (3)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及其解决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2: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种植

    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

    是:小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

    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每个雇员年产

    值(千美元)

    日工资

    (美元)

    年工资/

    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

    (1)简述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________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________

    ________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________

    (4)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