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澈(chéng)   轻(tiāo)   免权(huō)   舆论然(huá)

    B.别(zhēn)    市(kuài)   软陆(zháo)   温柔厚(dūn)

    C.苍(qióng)   未(suì)    扁桃(xiàn)   轻怕重(zhān)

    D.脚(bǒ)     华(jīng)   挑子(liào)   大雨沱(pā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  筹码  颠簸  秣马厉兵     B.忽略  题词  肄业  赔理道歉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伏法  寂寥  任性  对薄公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   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     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        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 私自 充斥           B.监控 擅自 充斥  

    C.监测 擅自 充溢           D.监控 私自 充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系列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风车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 、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以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8分)

    歌 德 之 勺             张  炜

    1987年,从北到南走了一趟德国。一天,我和朋友在法兰克福的大街上闲走,突然想起了歌德,这儿有他最重要的故居啊。我和几个朋友立刻匆匆去寻。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扳指计算着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歌德故居是一幢三层楼房,当然很宽敞,很气派,与想象中的差不多。书房,卧室,客厅,最后是厨房。我不知为什么,对这个宽大的厨房特别注意起来,在那个阔大的铁锅前站了许久。记得锅上垂了一个巨型排汽铁罩。所有炊事器具一律黝黑粗大,煎锅,铲子,特别是那把高悬在墙上的平底铜勺,简直把我吓了一跳。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一把炊勺。

    这样的炊具有没有办法做出精致的菜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高朋满座,常常让诗人有一场大欢乐大陶醉。可以想象酒酣耳热之时,那一场诗人的豪放。大厨房约可以让十几个厨子同时操作,他们或烹或炸,或煎或炒,大铜勺碰的哐哐有声。

    诗人的一颗心有多么纤细。我难以想象他需要这样的一间厨房。为什么,想不出。这样一间厨房足可以做一家大饭店的操作间,太大,太奇怪。

    主要是勺子太大。

    从厨房中走出到二楼,又到三楼—那里主要是一些关于诗人的各种图片,它们悬了满墙。我没有看到心里去。我好像还在想着那把大勺子。它是铜的,平底,勺柄极长。我就是弄不懂它是做什么用的……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像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这样一想,似乎倒也明白了。

    关于诗人的全部故事,我所知道的一些故事,都在这个时刻从脑际一一划过。回响他那两卷回忆录《诗与真》,还有他与那个年轻人的谈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感受着一个长寿老人的全部丰厚。他在魏玛宫廷任过显赫的官职,一度迷过光学研究。长篇短篇戏剧样样皆精,一部《浮士德》写了几十年……是的,他像所有人一样,只是一过客;只是“取一勺饮”,然而他的“勺子”真的比一般人大上一二十倍。

    关于歌德,有一段话我们是耳熟能详了。恩格斯曾这样说过:“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能够很具体地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吗?在他的故居中,徘徊于诗人的物品之间。突然,上一个世纪的特异气息浓烈地涌来……
    1.“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2.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用较多笔墨描述歌德厨房中的那把饮勺 ?(4分)
    3.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观点?(4分)
    4.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未之以忠信,远者未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家族          修:治理

    D.若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

    B.拱手问曰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缓其刑政人不惧死         三人行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       此亡秦续耳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3分)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3分)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论语·学而》)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4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4分)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省: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如反省、自省、内省等。(《现代汉语词典》)

    自省:自我反思、反省。(《现代汉语词典》)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