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美国学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这一时代”的的是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仁者,爱人”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分封制 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地区

    价格

    江苏

    米谷每石中价1.5~1.6两白银

    湖广

    米每石1.4~2两白银

    江西

    米每石1. 5~2.3两白银

    山西(部分地区)

    米麦每石1.5~2两白银

    山东(兖州、泰安)

    粟米每石1.4~1.8两白银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 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 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 鄙视贫穷  B. 认为财富即道德

    C. 揶揄上帝   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关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特点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众议员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

    ②参议员相对稳定,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

    ③参议员任期较长、人数较少、且(多数情况下)较众议员代表更多的选民

    ④国家的创建者希望拥有一个贴近且跟随民意公论的“人民议院”;以及与一个较为慎重且具贵族气派的参议院,以防护集体情绪的狂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新政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分析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下列选项中表述最完整的是

    A.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推论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

    B

    1641年英国“大抗议书”以微弱多数通过

    英国王权得到了有效控制

    C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受到冲击

    D

    “杜鲁门主义”出台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

    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学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材料不能够体现的史观是  

    A.文明史观 B.全球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37分)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8分)

    材料二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2)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

    材料三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0分)

    材料四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这句话(6分),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材料二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后果。(5分)  

    (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8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