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问答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A.清政府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

    C.清政府妥协退让   D.封建制度腐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学家陈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使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指甲午战争后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机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国民革命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10

    约600

    4.3

    1919年

    120

    约4500

    18.8

    ①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④中华民国工业实力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最敏感的人”的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思想。这表明他主张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外国侵略

    B.效仿西方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

    C.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D.兴办工厂,实业救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新青年》为主阵地

    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C.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95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如下:

    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

    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为76%,不赞成者占24%。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索这一道路的起点是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遵义会议召开        D.红军长征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基础的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C.遵义会议           D.红军长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42年,罗斯福(美国总统)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A.中国是世界强国         B.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中国会打败日本         D.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大屠杀   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这一决定有利于

    ①全世界认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激发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仇视

    ③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④维护世界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国共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下列属于合则两利的是

    A.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B.辛亥革命、黄埔军校

    C.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下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A.五四运动→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D.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问答题 共 1 题
  1. 请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什么战争?(2分)

    (2)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兴起和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4分)

    (3)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2分)

    (4)揭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什么?(2分)

    (5)从1948年9年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哪三次主力决战?(6分)

    (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4分)

    (3)材料二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什么?(4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4分)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写出2点)(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剧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22分)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链接:20世纪初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2分)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4分)

    (2)材料一中的“孙中山”领导了哪一场革命?(2分)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两例,2分)

    (3)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2分)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4分)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的特点。(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