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3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2 题
  1. 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从长远看不利于国家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材料中所列举的“严密的组织”制度是指

    A.宗法制度           B.分封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科举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学者薛明扬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说,“这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学者评价的是

    A.察举制        B.征辟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分封制度

    C.增加财政收入     D.增强封国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文字节选自中国某封建王朝开国皇帝之诏书。此诏书出自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法发展情况与下图阶段对应准确的是

    A.①罗马只有习惯法            B.②出现第一部成文法

    C.③《民法大全》编纂成功        D.④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当代著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此语表明他侧重古希腊悲剧所展现的

    A.戏剧情节      B.等级观念

    C.人文素养       D.民主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今年已经在位63年,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女王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①同意议会通过的法律     ②任命首相和内阁大臣

    ③操纵议会和政府的选举   ④代表英联邦,成为精神领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弗莱彻诉佩克”案发生在1810年的美国,最终裁决为佐治亚州的法律损害了公民的财产权,违反了联邦宪法第一条第10款的规定,因而是无效的。依据所学判断,有权做出这一决定的机构是

    A.佐治亚州政府      B.众议院

    C.最高法院        D.参议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读图,对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都象征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         B.都是政府首脑的办公场所

    C.都彰显了君主的尊贵地位          D.都是君主制消亡后的历史遗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美国总统一般称为Mr.President(总统先生),美国独立战争后,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约翰·亚当斯最初提出的头衔是“最仁慈的殿下”、“强有力的阁下”等称呼,最后众议院通过决议,只称呼华盛顿为总统先生,这个称呼后来一直沿用至今。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中央政府的制约与平衡        B.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

    C.强调民主制度的公民意识         D.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照片中的建筑是清代北京清漪园昙花阁,由一位随军记者拍摄,是最早被摄入镜头的北京景象之一,后该建筑被焚毁,请判断该照片拍摄时间最早应为

    A.1842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0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所谓新观点认为:西方的大炮也是一身兼二任,它既是在野蛮地侵略中国又是在强迫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走出封闭。此观点的依据是中国

    A. 开始缓慢走向近代化             B. 丧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 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 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完全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意味着列强侵华进入了新阶段,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       B.赔款数目增加

    C.增开通商口岸           D.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工业文明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文明史观         D.全球史观、革命史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A.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B.倡导戊戌变法

    C.领导义和团运动                 D.领导辛亥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B.辛亥革命不彻底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项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喜欢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人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主义制度      D.赞成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时期南京建筑物上挂的旗帜发生了变化,如(下图),引起变化的历史事件是“旗帜变了”

    A.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1937年南京沦陷

    D.1949年解放军攻陷南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爆发了

    A. 五四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64年,董必武重游浙江嘉兴南湖,参观了“红船”并欣然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红船”上见证了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C. 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提出

    D. 对王明“左”倾错误进行纠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某一时期赋予了中国民主革命新意:启蒙与救亡的统一;民主与科学的统一;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此“新意”开始出现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维新变法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20世纪初期,翻译外来书籍盛行。其中对某书的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据此推断该书是

    A.《新青年》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曾说:“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      B.普法战争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法国政治体制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首擢翰林编修,初建内阁于奉天门,简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职代言,属时更新,凡制造……咸属焉。”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赵翼《薝曝杂记》

    请根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秦朝、隋唐、明朝、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各是什么?

    (2)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有什么规律?

    (3)材料一的制度有什么特点?

    (4)材料四中的机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高一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英国)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国家主权的重心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群人的共同执政,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宪政国家由此诞生。

    ——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

    材料三:  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

    ——王希《原则与妥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论述的是哪一事件?用所学史实解释“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3)依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析】
    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1)材料一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什么?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