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这里赞扬的是(   )

    A. 女娲   B. 黄帝   C. 炎帝   D. 大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的“文明之火”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

    A. 元谋县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

    B. 元谋县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

    C. 元谋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D. 元谋县是我国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原始人类遗存时,多次提到“龙骨山”“使用天然火”。此遗存生活的人可能是

    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 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 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 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技术的广泛应用,说明人类已经掌握的技能是

    A. 打制石器

    B. 磨光钻孔

    C. 人工取火

    D. 雕刻制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原始居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 大豆和小麦   B. 花生和高粱

    C. 甘薯、玉米   D. 水稻、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B.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 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D. 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

    A. 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 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

    C. 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   D. 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   )

    A. 禹建立夏朝   B. 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 汤战胜桀   D. 盘庚迁都到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分封制的实行扩大了周朝疆域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 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D. 召集诸侯会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齐桓公争霸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 孙武

    B. 姜尚

    C. 屈原

    D. 管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北方和最南方的两个国家是

    A. 秦、齐

    B. 赵、楚

    C. 燕、楚

    D. 秦、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六辅渠   D. 白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

    A. 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 实行商鞅变法   D.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是(   )

    A. 实行分封制

    B. 建立县制

    C. 奖励耕战

    D. 统一度量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 墨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 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 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二: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基本特征,但是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材料三:1937年清明节那天,毛泽东派人到黄陵县祭奠黄帝,并献上他写的祭奠黄帝陵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蛾河浩;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请回答:

    (1)图一中房屋结构名称是?属于哪一居民?图二中房屋结构名称是?属于哪一居民?导致这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北京人掌握的技能有那些?

    (3)根据材料三请回答,文中的“始祖”指的是谁?“始祖”有哪些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三:如下图,联系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状?并简要概述这一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三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材料和人类文明密切相关,历史学家常以材料的名称来划分人类文明的阶段,于是就有了这些我们熟悉的词汇: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时代。有人认为,我们今天俨然已经进入了塑料时代。

    (1)图一、图二生产工具的出现分别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什么时代?我国何时出现铁器?伴随铁器的出现而产生的农业耕作技术是什么?

    (2)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将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塑料时代排序。

    (3)列举两件我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皿代表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

    (2)概述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其历史影响有哪些?

    (3)材料三指的的是春秋时期哪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核心主张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的治国思想和教育理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