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4 题,诗歌鉴赏 1 题,作文题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3分)

    A.应试教育的残余禁锢着我们,我们该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呢?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接纳和融合的过程,这是一种文明对话的过程。

    C.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作为一个公民,兢兢业业工作是你的义务。

    D.中国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取消对钓鱼岛的国有化,日方则袖手旁观,依然故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课文《孤独之旅》描写了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历程。文章选自中国当代作家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B.《故乡》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文章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

    C.诸葛亮的隆中应对给后世留下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隆中对》选自晋朝史学家陈寿著的《三国志》;他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是一篇传颂千古的表文。

    D.古今中外,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这一对金钱至上的典型形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高新科技园区以智力密集为依托,以开拓新产业和高科技成果为目标,不断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B.被称为“美国张海迪”的残疾女作家金·史密斯·凯文虽然双目失明,但无时无刻都在用自己灼灼燃烧的生命之火温暖他人,她这样的生命是多么生动完美啊!

    C.加强发挥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领域的作用,能够拓宽沟通渠道,有效解决旅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D.醉酒驾车之所以屡禁不鲜,主要原因是在于民众抱着侥幸心理和蔑视生命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chán)偻(gōu)五缺土(háng)

    B.厌(wù)妖(yáo)犊之情(shì)

    C.落(yǔn) 凿(ruì)怒不可(è)

    D.诉(sòng)桥(jiàn) 涕横流(s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掺杂旁鹜断章取义刻骨铭心

    B.眺望扶掖重蹈复辙自知之明

    C.处罚庸禄神情恍惚迷惑不解

    D.阴晦亵渎化为乌有强聒不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有一个穷和尚和一个富和尚都住在一个偏远的地方。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什么去呢?”穷和尚说:“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船沿长江南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走?”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南海的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人生目标确定容易实现难,然而,。没有行动的人只是在做白日梦,所以心动不如行动,勇于迈出行动的第一步,你成功的机会就会提高,而光想不做,那你将永远没有实现目标的可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校车使用的日常监管。每月清理校车交通违法和事故情况,督促及时接受处理,同时要每月向本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校车标牌发放情况和校车交通违法、事故等情况。

    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格校车驾驶人资格许可和管理制度。明确申请校车驾驶资格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办理许可的手续和程序,建立校车驾驶人每年审验、联合监管以及退出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3分)

    在某市交通路口,人群熙熙攘攘,车来车往。一位50岁左右的妇女骑着电动车想急速通过红灯。此时,一位青年交通志愿者,走上前去对这位妇女说:“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仿照示例, 以“亲情”“谎言”为话题再各写一句。要求恰当运用修辞。(3分)

    [示例] ①亲情:亲情是朔风呼啸的冬夜,母亲手中飞翻的针线。②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

    [仿句]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题。(5分)

    书 事

    黄宗羲

    初晴泥路觉蹒跚, 听彻松涛骨亦寒。

    莫恨西风多凛烈, 黄花偏耐苦中看。

    【注释】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

    1.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2分)

    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请就此作赏析。(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一个人总是在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成长的,有时需要战胜懒惰;有时需要战胜自私;有时需要战胜挫折;有时需要战胜自满;有时需要战胜平庸;有时需要战胜自卑……

    战胜自己的过程可以使一个人成长起来,战胜自己的过程可以使一个人发觉自己身上的无限潜能,战胜自己的过程可以使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重要……

    请以“战胜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1.________,日晚倦梳头。________,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李清照)

    2.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3.________,梨花落后清明。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破阵子》晏殊)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 咏梅》陆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山就这么高

    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

    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年5月 有改动)

    1.文中的父亲为什么要“我”爬山?请结合文意,概括回答。(4分)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3.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和《山就这么高》都是写如何面对困难,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概括两篇文章蕴含的生活哲理。(4分)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赏析。(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元无心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怎么办?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醌(kūn)化合物。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qiú)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⑥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都是为了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营养意义。但是抗坏血酸并不属于这个“大多数”。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坏血酸”。而它本身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维生素C不稳定,空气、光照、加热、与金属容器接触,都会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但是,正是它的这种不稳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在体内,它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加到食品中,它舍己为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选自《食品与生活》 有删改)

    1.“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种食品添加剂有营养?请结合文意,概括说明。(3分)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表达作用。(4分)

    (1)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2)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3.第③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4.你对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说明。(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 魏志 司马郎传》)

    【注释】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疑朗年(隐瞒)

    B.监试者之(奇特、奇异)

    C.为郡内忧之(私下)

    D.客之(道歉)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监试者其身体壮大托臣讨贼兴复之效

    B.今寇未至先徒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C.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太祖辟司空掾属贤能之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2)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4.结合文意,请你对司马朗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