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述。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决,良知两字是参同。”该诗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A.“克己复礼”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12年4月34.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

    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哪些经验教训?(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分)近代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都走在其他国家前列,成为世界现代化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 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 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三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6分)

    (3)材料三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2分)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教国方案。

    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l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12 分)(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