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19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9 题
  1.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

    A.积极拥戴周天子     B.维护宗法统治秩序

    C.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D.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角度看,下列制度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官僚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载汉武帝元朝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材料主要表明

    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         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D.封国自主权削弱,加强了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文中说:“在政治经济史的意义上,科举制是对历代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该观点认为科举制

    A.切断了世族繁衍的制度基础      B.改变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C.是历代政府选官的唯一途径      D.让世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A.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有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惰况: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坐着在议事,各自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皇帝决定。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电视剧丙:徐州府爆发洪灾,内阁的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都

    A.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B.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C .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克里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10区,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这表明

    A.民主制度进入繁荣时期    B. 环境对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

    C.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D.城邦制推动了民主制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罗马法规定:没有主人准许,对他人的奴隶的鞭打虐待,构成了侵辱,因为这种行为被看做是对主人的间接侵辱。这一规定也是以违反善良风俗为条件,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教训该奴隶或者纠正他的恶习,则不构成侵辱。这一规定

    A.维护了奴隶主私有财产权     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保护奴隶的基本人权利益     D.强化公民的法律道德意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13年9月,美国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屡次提出议案,力图阻阻挠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但都没有得到民主党掌握的参议院的通过,导致10月份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在这种情形下,奥巴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可能是

    A.解散国会,重新进行大选

    B.下令共和党为非法政党予以取缔

    C .经今议院同意解胜众议院 

    D.继续游说、妥协直至两院均通过议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

    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

    B.代议制民主不健全

    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

    D.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清朝进士李希圣曾记录:“……自联军之入城也,时掠取财物,而德兵尤横,……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无遗。……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沼》称:“今兹议约,不浸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而且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文中的“政治纲领”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 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 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再说到(汉代)选举制度,至少他们已懂得政府用人该有一客观标准,不能全凭在上者之私心好恶。至少他们已懂得该项标准,不该是血统的亲琉,不该是势 力的大小。亲的、贵的、强的、富的,都不够此项标准,而采取一项以教育与知识与行政实习之成绩,来定取舍进退之标准,而又懂得平均分配到全国各地区,这也 不能不说是在当时已算合理化,已算开明与进步的了。

    ——摘编自钱裕《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所有的行政官员,除军事基金司库官、观剧基金管理官以及水井监督官外,都由抽签任用;这三个官史则用举手选举,他们的任期从一次泛典娜节到下一次,所有军事官吏也用举手选举。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选举制度的特点,并概括该制度中“开明与进步”的地方。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汉代与古代雅典民主制时期的选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4)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古代中外选举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诗歌与民谣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材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祸国殃,人民苦难殇。条约被边签,主权遭沦丧。列强不要脸,通商占奋港。历史须铭记,国兴民族强。

    ——来自网络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银两高赔付,主权多丧缺。列强欢乐死,诸夏苦悲绝。租界八方设,津门九处切。半殖民确立,全赤县遭劫。

    ——来自网络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材料三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某运动揭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三首诗分别针对的不平等条约,概括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比较材料二、三反侵略斗争主体的不同,并概括二者的共同影响。

    (3)结合所学,给上述诗歌与民谣确定一个主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充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冶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充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放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硕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时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 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3)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据所学知识问答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各国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华盛顿的事迹在历史上彼广泛传播,其形象也被人们多维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盛倾.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越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不尚武功,亦通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挽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类截!

    ——徐继畬《瀛寰志略》

    材料二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在华盛顿解甲归田后评论说,人们与其崇拜华盛顿的性格,更应赞美教养他的国家。《真实的乔治·华盛顿》的作者保罗·福特努力恢复华盛顿作为普通人的形象。他笔下的华盛顿,如常人一样,是一个受人类弱点制约的人,一个受人类情欲支配的人。

    ——摘编自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  彼其真以……美之独立乃华盛顿一人之功乎? 彼国民自为其身家,其始也,不知几千百华盛顿……忘生死、掷头颅,以争一日之命,……无十三州之自治,则华盛顿又何如矣!

    ——《国民报》1901年第4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提及的华盛顿的事迹。材料一中徐继畬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材料一、二对华盛顿形象的解读取向有何明显差异?材料三反映出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华盛顿的形象被多维解读的客观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