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填空题 1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150多年前被抢劫并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当年,这两件文物的流失与下列哪场战争有关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国闻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以下史实与这一观点有关的是

    ①黄海大战      ②旅顺大屠杀    ③南京大屠杀       ④淮海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甲午战争后,面对瓜分狂潮的民族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A. 发动了虎门销烟   B. 掀起了洋务运动

    C. 进行了黄海海战   D. 发起了维新变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依据是什么?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C. 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其中包括

    ①武昌起义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运动   ④黄花岗起义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A. 自由   B. 爱国   C. 平等   D. 博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

    A. 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 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

    D. 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

    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 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 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 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扭转时局关键的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重庆谈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35年,华北局势危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为此学生掀起了

    A. 五四运动   B. 革命斗争   C. 一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苦难十四年”,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苦难艰辛,在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

    A. 8月15日   B. 9月2日   C. 9月9日   D. 10月25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 重庆谈判   B.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

    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A. 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C. 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 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清末毅然退出官场走上“实业救国”之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左宗棠   D. 张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与北大学子共度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

    A. 京师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 清华学堂   D. 黄埔军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 田汉   B. 聂尔   C. 冼星海   D. 徐悲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看到这支被折断的烟枪(下图),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 虎门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评价准确的是       

    A.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反帝爱国运动

    D. 启迪了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中人物及其同仁英勇就义,他表示为唤醒国民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他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翁同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A. 维新变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爱国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历史人物中第一个在中华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 鲁迅   B. 李大钊

    C. 陈独秀   D. 毛泽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 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2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3)“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4)“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

    (5)结合列强的侵华史实和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抗争,说说你的感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人延续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战略决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请分别举出“南湖红船”、“八一枪声”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请写出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一个事例。

    (5)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1945年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人延续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战略决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请分别举出“南湖红船”、“八一枪声”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请写出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一个事例。

    (5)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1945年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答案】(1)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1919年,(五四运动。

    (3)中共一大召开(或中共诞生)、南昌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4)事例:①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②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答任意一点即可。)

    (5)努力: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与国民党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湖红船”指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八一枪声”指的是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事例有: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等等。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与国民党达成 “双十协定”,为争取和平建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题型】综合题
    【结束】
    29

    国共关系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关系。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以下是国共两党关系演变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題。

    (1)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是哪所学校?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任答两个即可)

    (2)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政策,结果如何?

    (3)今年是卢沟桥事变80周年。卢沟桥事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第二次携手合作,哪两大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4)依据材料中,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果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