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  “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

    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

    C.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检索文渊阁《四库全书》,“专制”一词出现1800多次、“颛制”(颛,通“专”)75次,用于君主的“专制”仅有几条,其余全部用于臣民;“独断”一词则出现多于“专制”,绝大部分用在君主身上。这说明(  )

    A.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说法是错误的  

    B.古代中国相权制约了君权 

    C.“专制”一词古今应用语境有异       

    D.“独断”一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 (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48年10月,丘吉尔在保守党年会上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三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丘吉尔三环外交的主要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             B.借助外力恢复英国的国际地位

    C.阻止西欧联合步伐                        D.英美合作共同对抗苏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C.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D.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很有趣的一点是,如今谁都以为自己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包括美国人自己;其他地方的人说我们在美国化,美国人则说他们在欧洲化。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A.民族主义成为全球化的制约因素         B.世界各国的民族属性日趋消失

    C.发达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D.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分别是中山装和列宁装,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西装和旗袍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男人开始以中山装为主装,“列宁装”一度成为女人最流行的服装。中山装和列宁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     B.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

    C.革命思想的感召                        D.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重大事项必需获得85%以上的投票权才能通过。2009年11月该组织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上决定增加“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新借款安排”中的出资份额,即从原来的800亿美元提升至1000亿美元,这样四国在该组织中的投票权超过了15%,实际上拥有了对重大事项的集体否决权。这段材料表明  (     )

    A.该组织的控制权已经发生了转移

    B.该组织通过主要国家共同协商一致来决定重大事件

    C.金砖四国已经结成经济同盟

    D.该组织以认缴的资金多少决定投票权的份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志,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它是中国汉字  

    ②它是中国书法  

    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

    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          B.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

    C.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          D.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

    A.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C.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化全球化的浪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5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下》

    材料二  裴李岗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种类比较齐全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说明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数量众多的收割工具石镰和谷物加工工具磨盘,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有一定的水平,出土不少的猪、牛、羊骨骼,以及发现的陶塑猪、羊原始艺术品,说明当时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家畜的饲养也出现了。

    ──《光明日报》1979年1月10日《河南省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1)材料一、二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指出哪一则史料最具客观历史价值,说明理由。(7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2)依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农业发展的特点。(6分)

    材料四: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欧战爆发后,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力都涌到了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生产中的中坚分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涌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迁移人口的演变

    期间

    迁出入

    农村(县)

    市、镇

    农村迁入市镇人口

    万人

    %

    万人

    %

    万人

    %

    1982-1987

    迁出

    2076.02

    67.99

    977.24

    32.00

    1545.19

    74.143

    迁入

    721.50

    23.63

    2331.69

    76.37

    1982-1987

    迁出

    2310.11

    62.48

    1279.00

    37.50

    1671.82

    78.48

    迁入

    590.47

    17.30

    2822.79

    82.70

    1990-1995

    迁出

    1985.55

    59.75

    1337.43

    40.25

    1194.71

    60.17

    迁入

    948.55

    28.56

    2374.02

    71.44

    1995-2000

    迁出

    7316.24

    58.70

    5148.17

    41.30

    55065.50

    68.96

    迁入

    1710.94

    11.85

    12728.14

    88.15

    (3)依据材料四所学知识从原因上分析中国近代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的迁移有何本质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个史实说明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1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汉与明清两幅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汉与明清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比一切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197条)上下两院恭请国王陛下录用国会所信任的枢密大臣、大使及其他大臣,在国内外主管国王陛下的事务,否则我们既不能给陛下提供维持生活的费用,又不能对海外的新教徒按其要求,提供援助。   ——《大抗议书》(皮姆起草,1641年1 2月)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得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需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障……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1690年出版)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抗议书》希望实现什么愿景?(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洛克约束权力的基本方案是什么?(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学堂,一曰“皇堂”,二曰“西堂”。“皇堂”保证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

    “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中学”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西学”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西堂”的学生们每月还能从政府那儿领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补贴,大约为一元或一元五。另外,他们在学堂还有一间免费的住处。

    ——摘编自香港记者自由通讯汇编《帝国的回忆》

    材料二  下表为1902~19 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西堂”出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时期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原因。(9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