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实验题 2 题,简答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  )

    A.kg、m、s   B.N、m、s   C.N、kg、s   D.N、kg、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下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摩擦因数   B.加速度   C.时间   D.速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皮球从离地面1m高处竖直下落,与地相碰后,被反向弹回至0.9m高处.在这一过程中,皮球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A.1.9m,1.9m   B.1m,0.9m  

    C.1.9m,0.9m   D.1.9m,0.1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一人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随电梯一起运动.下列各种情况中,体重计的示数最大的是(  )

    A.电梯匀速上升   B.电梯匀减速上升

    C.电梯匀减速下降   D.电梯匀加速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 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物体自楼顶处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物理学中的“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运动员跳高的过杆动作

    B.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

    C.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

    D.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

    A.0

    B.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C.大小为,方向垂直木板向下

    D.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其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

    D.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 物体在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C. 物体在4s末返回出发点

    D. 物体在6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3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与时间关系为s=10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该质点( )

    A.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8m/s

    C. 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2m

    D. 第1s内的位移是6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质量为 0.5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下滑到斜面的底端后进入粗糙水平面滑行,直到静止,它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m/s2)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斜面的倾角为60°

    B. 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是2.5N

    C. 物体与水平面的动磨擦因数为0.25

    D. 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合外力是2.5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用如图甲的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上选择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具体数据如图乙.

    ①打点计时器必须使用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T=   

    ②纸带上C点对应的速度vC=    ,小车的加速度为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3)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m•s﹣2

    0.10

    0.20

    0.28

    0.40

    0.52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2上作出a﹣F图象.

    ②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3 题
  1. 如图所示,用F=10N的水平拉力,使质量m=2.0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物体加速度a的大小;

    (2)物体在t=2.0s内通过的距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已知一质量m=1kg的物体在倾角α=37°的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当对该物体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时,物体恰能匀速上滑(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推力F的大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足够长的斜面倾角θ=37°.一个物体以v0=12m/s的初速度,从斜面A点处沿斜面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8.0m/s2.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s;

    (2)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物体沿斜面到达最高点后返回,求物块从出发到再次回到出发点所用时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