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4 题,其中:
选择题 39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43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9 题
  1.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   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

    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          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品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这种免疫物质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

    A.线粒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          D.核糖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人类对感冒病毒好象很无奈,感冒刚好有可能再感冒,主要原因是

    A. 人体中没有抵抗感冒的物质              B. 人体效应T细胞失去了功能

    C. 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病毒的破坏            D. 感冒病毒的变异性极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传至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对4株具顶端优势的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四种处理,有一株侧芽长成枝条,请指出是哪种处理

    A.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上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B.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

    C.不去顶                                  D.不去顶,在侧芽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将一株植物水平放置,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B.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低,茎弯曲向上生长

    C.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

    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弯曲向上生长

    D.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弯曲向下生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各项生产实践,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

    A.果树的整枝修剪  B.摘心促进侧芽发育 C.无籽番茄的获得 D.嫁接保持原品种的特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图所示实验中,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切去尖端的幼苗断面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以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下面实验结果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向右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赤霉素处理植物,能显著促进茎叶生长  B.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贮藏时间

    C.脱落酸抑制生长,但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D.乙烯有催熟果实和延迟开花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嫩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产生

    B.成熟的叶片和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很少

    C.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往往有两重性

    D.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C.种群死亡率是10%     D.群落结构太复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地区每年新增人口的个体数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某地区每平方米草地中某种杂草的数量       D.某河流中每平方米鱼类的数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性昆虫,该昆虫的种群数量在短时期内出现

    A.先减少后增多   B.大量减少   C.大量增多   D.无显著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右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A.Ⅰ          B.Ⅲ           C.Ⅳ           D.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诗句中表现为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图表示兴奋的产生和传递的过程。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组织液中,突触的形成有助于兴奋的传递

    B.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的兴奋可传到a处引起其兴奋

    C.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产生原因是细胞膜在受到刺激后通透性发生改变

    D.b处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经过突触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

    信号→电信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衰退型和①    B.增长型和②     C.衰退型和③   D.增长型和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值 ②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③1990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④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时增长率最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下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A.M长得比N快            B.N长得比M快

    C.M弯向一侧而N不弯曲    D.N弯向一侧而M不弯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10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

    ________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

    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9分)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________为正常人的,曲线________为糖尿病患者的。

    (2)造成AB段血糖升高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能够促进BC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4)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8分)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9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量,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Ⅰ.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_______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Ⅲ.______________,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

    ___________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9分)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3) 决定种群密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又称______________ 值,在鱼类捕捞中常控制鱼类数量在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4分)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图所示。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