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亲率文武百官拜谒明孝陵,在《祭明太祖文》《谒明太祖陵文》中说:“……国家外患……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奉兹大柄,还我汉人,皇汉民族,既寿永昌。呜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就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革命派美化了明太祖

    B.革命派存在着一定的皇权思想

    C.革命派借明太祖表明反对民族压迫的立场

    D.革命派有难以割舍的反满情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所示,1973年,在河北定州城关西南四公里八角廊村发现一座古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考古专家们对竹简鉴定以后,认定这些竹简是《论语》,如果以此鉴定古墓的最早时间,判断正确的是

    A.商朝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汉初年,政治实行“无为而治”,下列有关西汉的史实不属于此范畴的是

    A.汉景帝减免赋税从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

    B.汉文帝先后废除了连坐法,废除肉刑(即脸上刺字,割鼻),改肉刑为苦役或打板

    C.南越国的尉佗称帝,汉文帝对北方其家族的人,没有制裁反而进行了一定的照顾

    D.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王守仁        D.黄宗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橫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日本学者岩谷宕阴感叹道:“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作。未为其君所用,反落他邦,吾不独为默深(魏源的字)悲矣,亦为清帝悲矣”。“未为其君所用”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帝的识人不明,用人不智       B.著作本身看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C.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             D.当时的中国民智未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

    A.反对学习西方    B.为变法作解释   C.宣传中体西用     D.维护中华文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康有为标榜孔子和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

    A.民主共和说               B.社会进化论         C.君主立宪论       D.经世致用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注:刘大白,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

    A.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C.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李大钊创立中国共产党,宣传社会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民国九年,潍县南关小学的国语语文有《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自由》、《缠足之害》、《开矿》、《葡萄酿酒》、《瓦特发明蒸汽机》、《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等。材料说明当时的学校教育注重

    ①提倡科学,中体西用       ② 培养学生自由平等思想

    ③宣传实业救国思想         ④传播经世致用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智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毛泽东的下列文章,按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曾说,“历史上凡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要人心改变,也要有一种与这心力强度相等的力去反抗它才行”。这说明影响他思想的历史观是

    A.现代化史观       B.革命史观      C.全球化史观      D.文明史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文学作品写道:“1977年的元宵节,狗蛋他爹做了几个灯笼拿到街上卖,马上被公社干部指责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文革社会动乱导致               B.仍然坚持“左”倾错误

    C.人们思想守旧导致                 D.改革开放尚未深入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里邓小平说的“本本”针对的是

    A.马克思的经典理论和著作               B.毛泽东的所有决策和指示

    C.党中央颁布的文件和决定               D.建国后制定的政策和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那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世界全球化的反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路透社报道说,“……在当地时间9点整从戈壁沙漠地区发射升空,在发射10分钟之后进入预定轨道。她肩负着带领中国跨入由前苏联和美国垄断40多年的太空俱乐部的任务。”,这里的她是指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中国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神舟5号成功升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不同于普罗泰(塔)戈拉,二者的区别在于

    A.知识是否决定人的价值                B.辩论是否能够获得知识

    C.是否强调道德修养                    D.学习是否是获得知识的途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517年,为反对教皇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宗教改革的火焰。这说明

    A.神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B.罗马教皇是欧洲封建主

    C.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

    D.《论纲》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在《论孔子》中认为,“孔子是真正的圣人,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思想影响了启蒙运动

    B.孔子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思想丰碑之一

    C.孔子思想是近代立法制度的重要理论来源

    D.孔子思想有利于解决人类的现实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

    ①“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②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

    ③“物质的辐射能以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

    A.①达尔文②奥斯特③爱因斯坦④牛顿

    B.①达尔文②法拉第③普朗克④牛顿

    C.①拉马克②牛顿③爱因斯坦④伽利略

    D.①拉马克②牛顿③普朗克④伽利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是“快点快点”。它是一种多人协作的网络超文本系统,由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所创。它可以多人维护,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中国将这种互联网概念称为“维客”“维基”。这主要体现了

    A.经济一体化格局的精髓

    B.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本位主义创意

    C.西方文化对东方的冲击

    D.信息化带来的多元文化互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梦想不灭,希望永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

    材料二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 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 孙中山《建国大纲》

    材料三

    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象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5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梦的实践者、实践途径、实践效果等方面概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梦”的特点。(6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浏览旧报纸和网络资源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阅读1921年《申报》和2009年《凤凰网》资讯频道中洋务运动专刊的节选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提取《申报》、《凤凰资讯》网中有关洋务运动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0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艾萨克·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牛顿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896年,严复翻译出英人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前两章,译名为《天演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为此书作序,《序》中说:“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即“天地万物之本原”),考动植之蕃耗。言治者取焉,因物变递嬗(即“次第发展演变”),深研乎质力(即“物质发展的动力”)取散之几,推极乎古今万国盛衰兴坏之由,而大归以任天为治①。抑严之子译是书,不惟自传其文而已。盖谓赫胥黎氏以人持天②,以人治之曰新,卫其种族之说。其义富,其辞危,使读焉者怵焉知变,于国论殆有助乎?”

    注:

    ①任天为治:消极地听凭自然的发展为治理之法。

    ②以人持天:积极地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而使之为人所用,进而与天争胜,以人胜天。

    材料三

    下图为2005年国际物理年标识,该标识象征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光明的未来,还象征着爱因斯坦渊博的见解及洞察力。在19世纪末,科学实验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这一奇迹100周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鼓掌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三百年前”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认识的原因。(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的理解(2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意义何在?(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物理学理论在20世纪初有了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