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句子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B.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C.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D.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张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C.刚刚结束的全国“文代会”要求:文学创作无论在思想内容或艺术表现上,都要力求创新。

    D.建设部拟定了“十五”期间,我国将建成住宅20亿平方米,届时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将达15平方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轻波柔浪 ,那是水在流动。

    ②山上林木葱茏,四季常绿,山在流动之中,将浓浓的绿色向湖中倾泻。

    ③岸上,峰峦起伏,那是山在流动。

    ④湖中千岛错落,水环岛转,水在流动之中,又将浓浓的绿色拥上岛峰。

    ⑤于是,你会觉得那流动的既是山、是水,更是弥漫在山水之间的绿色。

    ⑥走进微山湖风景区,你会强烈地感到你进入了一个流动的世界。

    A.⑥③②④①⑤         B.③⑥①⑤②④

    C.⑥⑤③②④①         D.⑥③①②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是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的宣传画,对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和图形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标志以两个“8”作为主体,寓意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

    B.图形上部像是两个心形,寓意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天天健身、天天快乐。

    C.极富动感和现代感的健身男女图形,传递出全民健身的健身理念。

    D.从上到下逐渐加深的色调,显得昂扬向上、充满朝气,又有迎着朝阳的视觉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

    B.李密的《陈情表》出自《文选》。《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C.明·浮白斋主人《雅谑》:“刘定之升任洗马官,在帝王或太子出行时,骑马为先导。有一天上朝时,他遇到少司马王伟。王伟与他开玩笑说:‘皇宫里的马多,洗马要一匹一匹地洗。’刘定之答道:‘何止皇宫的马,各位司马如果脏了,我也要洗洗。’”虽然是玩笑话,但也说明了“除臣洗马”中这一官职的特点。

    D.古人有名有字,在社会交往中,侪辈彼此间往往称字讳名以示礼貌。但是对君主、师长称呼同辈则需要称名,《陈情表》中说“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可知这里的“逵”和“荣”都是名而不是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倡优,倡伎优伶的合称。

    B.及罪至加,不能引决自裁             罔,同“网”,法网。

    C.思空文以自见                   垂,传下去,传留后世。

    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下流,地位卑贱的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

    B.东犬西吠,客逾庖

    C.某所,母立于兹

    D.汝姊在吾怀,呱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严延年字次卿,东海下邳人也。其父为丞相掾,延年少学法律丞相府,归为郡吏,举侍御史。是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宣帝初即位,延年劾奏光“擅废立,无人臣礼,不道”。奏虽寝,然朝廷肃焉敬惮。宣帝识之,拜为平陵令,坐杀不辜,去官。后为丞相掾,复好畤令。

    时,涿郡比得不能太守。大姓西高氏、东高氏,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牾。宾客放为盗贼,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延年至,遣掾蠡吾①赵绣按高氏得其死罪。绣见延年新将②,心内惧,即为两劾,欲先白其轻者观延年意,怒,乃出其重劾。延年已知其如此矣。赵掾至,果白其轻者,延年索怀中,得重劾,即收送狱。夜入,晨将至市论杀之,先所按者死,吏皆股弁。更遣吏分考两高,穷竟其奸,诛杀各数十人。郡中震恐,道不拾遗。

    三岁,迁河南太守,赐黄金二十斤。豪强胁息,野无行盗,威震旁郡。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扶助贫弱。贫弱虽陷法,曲文出之;其豪杰侵小民者,以文内之。众人所谓当死者,一朝出之;所谓当生者,诡杀之。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案其狱,皆文不可得反。

    延年为人短小精悍,敏捷于事,虽子贡、冉有通艺于政事,不能绝也。吏忠尽节者,厚遇之如骨肉,以是治下无隐情。然疾恶泰甚,中伤者多,河南号曰“屠伯”。令行禁止,郡中正清。

    是时,张敞为京兆尹,素与延年善。敞治虽严,然尚颇有纵舍,闻延年用刑刻急,乃以书谕之曰:“昔韩卢③之取兔也,上观下获,不甚多杀。愿次卿少缓诛罚,思行此术。”延年报曰:“河南天下喉咽,二周余弊,莠盛苗秽,何可不锄也?”自矜其能,终不衰止。(府)丞义年老颇悖,素畏延年,恐中伤。延年本尝与义俱为丞相史,实亲厚,无意毁伤也,馈遗之甚厚 。义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长安,上书言延年罪名十事。已拜奏,因饮药自杀,以明不欺。事下御史丞验,有此数事,以结延年,坐怨望非谤政治不道弃市。

    (节选自《汉书•严延年传》)

    注:①掾蠡吾,官职名。②新将:指新郡守。③韩卢,战国时韩氏的猎犬。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好畤令         擢:提拔

    B.皆文不可得反      致:精密,细密

    C.自矜其能         伐:功劳

    D.事下御史丞验      按:查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曲文出之      有所爱马,衣文绣

    B.莫敢牾       嬴而不助五国也

    C.恐中伤       奈何以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D.实亲厚       意骄矜而有自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处理“两高”时,负责查办此案的赵绣准备了轻、重两样的案卷,来观察严延年,最终赵绣在受查究的“两高”之前被处死,这反映出延年“用刑刻急”的特点。

    B.延年为人处事,有其厚道的一面,对同僚也能“亲厚之”;但他一贯以严酷著称,百姓官吏对他的所作所为深浅莫测,甚至胆战心惊。

    C.延年奉行严刑峻法,收到“道不拾遗” “威震旁郡”的治理之效。他“扶助贫弱”,能依法帮助他们,甚至对有可能被判死罪的,也“一朝出之”,大受吏民的欢迎。

    D.延年“敏捷于事”,即使子贡、冉有精通政事,也不比他高明。但他根据自己好恶处理案件,又听不进别人的忠言劝告,以为在特殊地区,必须从严治理。因过于自以为是,最终落得“弃市”的结局。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帝识之,拜为平陵令,坐杀不辜,去官。

    ⑵吏忠尽节者,厚遇之如骨肉,以是治下无隐情。

    ⑶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

    秦 观

    千里潇湘挼蓝②浦,兰桡③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④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②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③兰桡:兰舟。④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1.“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2.“遥闻妃瑟泠泠”句中的“遥闻”该如何理解?

    3.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

    (1)          ,形影相吊。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3)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4)             ,新浴者必振衣。

    (5)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7)《诗》三百篇,              

    (8)上善若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变奏的乡愁

    李新勇

    (1)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大凉山”“西昌”或者“安宁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情绪就如同初恋时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孩。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故乡,连做梦都奔走在回家路上。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兄弟,有熟悉的乡音,有熟谙的粗茶淡饭,有熟稔的山山水水。

    (2)这些年,逮上个机会我就会回故乡住上几天。跟爷爷同时代的老人,走得一个不剩了;跟父亲同时代的,已都步入老年;我的同龄人已到中年,各忙各的生计;比我年轻的,我们彼此都不认识。小村无法挽留年轻人的脚步,翅膀稍硬,便飞进城市。小村的道路不断改变,房屋不断翻建。一次次回去,一次次积淀着陌生。故乡能被我感知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乡愁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3)火车提速、机票打折,让曾经在火车上熬五十多个小时的漫长细节,一下子缩短为一二十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快到我还没有把频道调过来,就到老家大门口了。还有电话和手机,从前四天才能寄达的情绪,如今动一下指头就搞定。还有微博、微信,故乡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从天气到高原湿地开发、排污抗污,都在眼睛到手机屏幕那么短的距离间。我在第二故乡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出生让我有一种在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感觉,我将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孩子长大了,小学、初中、高中,眼看就要上大学了……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

    (4)我的父母在故乡替我留了一小块土地,希望我回去建房子。有现在这份工资,再在老家的自留地上经营一个梭罗笔下的庄园,那种无忧无虑的田野牧歌生活的确令人向往。我估计,待到退休,我早已没有这份心境。到那时候,我成了我女儿的故乡。

    (5)人生的维度就那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却又非常简单。任何人心头都有一份乡愁,哪怕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比如我的邻居,买土豆要买本地土豆,买鸡蛋要买家户蛋,买鱼虾要买野生的,诸如此类。本地土豆、家户蛋、野生鱼虾我们也喜欢,虽然我从前生活在四川,他们一直生活在江苏,那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候共同的味道。良种蔬菜抑或转基因蔬菜吃到嘴里,口味差得跟从前的猪食一样。乡愁从味蕾开始,跟离不离开故乡没有多大因果关系。

    (6)这种乡愁已不属于地理范畴。

    (7)2011年,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梦境都在文学馆路、中国现代文学馆、鲁院的教室和宿舍里。后来多次到北京出差,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都要挤出时间回去看一看。铁打的鲁院,流水的学员。树长高了,院子更美了,池中的红鲤鱼变大了。但在我心底,“我们”的气场还在。仿佛我们同届的学员都还在宿舍里指尖飞舞,构筑皇皇大著,只要在楼下喊一声“打球啰”“拔河啰”,就能把大家热热闹闹地招呼到楼下来……徜徉半日,徘徊于小径,在往事中流连忘返。临到要离开,人就落到现实了。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

    (8)这个别致的学院,成了多少中国作家的精神故乡。

    (9)乡愁如果有生长期,其童年、青年、壮年,大概也是一直生长着,变化着的吧。

    1.第三段最后写道,“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请具体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崩塌”。

    2.“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解释这句话在文中含意。

    3.本文题为“变奏的乡愁”,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形态的乡愁,并简析其具体内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

    丁国强

    (1)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故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舟而往,有着一种舟居情结。

    (2)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便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只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3)温一壶酒,驾一叶舟,在扁舟轻凌中扣舷而歌,邀明月为伴,与清风同行,乘兴而发,兴尽而归,小舟就像一片轻轻的苇叶,飘悠在诗人的心海上,心之真情,便是生之逍遥。《庄子·列御寇》云:“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庄子以舟船自由地在水上飘荡来比喻圣人无系人物,无为物役而作逍遥游的状态。人与物同化,失去了世俗之心,忘却了功名利禄,体悟到一种忘我的自由感和精神愉悦,达到了自适其性的精神境界,从而展现了生命的真我,实现了自己外在和内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这种本质上的对生命意义的张扬和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呼唤本性自由的回归意识。

    (4)“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命题,以“天人合一”为主流的天人观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点。《庄子》《楚辞》中居于舟,临于水,在远离尘世纷争、风景幽美的江泽湖畔信舟垂钓,对酒邀月的渔父,得到了哲学上的认可,从而成了中国隐逸文人心目中的偶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兼济天下”的自觉意识,总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但在现实中屡遭挫折,进而或弃官或隐居。于是将自己同自然界融为一体,体会和谐统一的情感愉悦,向自然界寻求生命的意义,从而显发自己的生命价值。

    (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第二段阐释“高蹈世界”的含义。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综合其中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1.《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2.《太史公自序》里有这样的话:“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3.《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一般的解读都把“知者”、“ 仁者”当做人来理解,其实我们也不妨就把它们当做“智慧”和“道德”本身来理解,这样也就能更清楚地看出孔子这句话的本意是指出了“智慧”和“道德”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智慧”需要变通而“道德”崇尚坚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