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填空题 5 题,解答题 2 题
中等难度 1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锌粉剩余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
    C.一定有银粉生成
    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2+、A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瓷碗破碎
    C.食物消化
    D.煤气燃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B.灰霾天出门戴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 )
    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
    B.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
    D.③表示的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得到电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C.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主要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其制作方法.“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松花蛋的涩味
    B.食品袋里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好
    D.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当的加碘食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都能产生CO2,在O2中燃烧生成CO2的物质都含碳元素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2NaOH=X+NaClO+H2O,则X 的化学式及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A.NaCl,+1
    B.H2,+3
    C.HCl,+1
    D.NaCl,-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
    A.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B.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C.区别硝酸银和硝酸钠溶液
    D.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
    A.6.4g
    B.3.2g
    C.1.8g
    D.1.6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按要求从氢氧化铜、氧化镁、氯化钠、水、氧气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一种非金属单质:________
    (2)一种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
    (3)一种难溶的碱:________
    (4)一种可溶的盐: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清洁燃料,能替代柴油作车用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甲醚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氧化物”或“有机物”中一种).
    (2)二甲醚的一个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二甲醚中,C、O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二甲醚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常温下为液体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________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浓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③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活之基.泉城市民更要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请完成下列问题:
    (1)注意饮水安全,保证人体健康,在天然水净化过程中,人们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和色素,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
    (2)若要测定大明湖水质的酸碱性强弱,最适宜的是(填序号)________.
    A.酚酞试液          B.pH试纸         C.石蕊试液
    (3)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乙(填“>”、“<”或“=”之一).
    ③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以下图示进行模拟炼铜的实验,并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气体A有哪些成分?红色固体B可能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认为无色气体A一定是CO2,因为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乙认为红色固体B一定是Cu.
    [交流与讨论]丙认为甲的猜想不一定正确,无色气体A除含CO2外,可能含CO,理由是________.
    [探究与反思]
    (1)为验证甲的猜想,大家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箭头表示气体流向):
    由此,你认为甲的猜想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验证乙的猜想,大家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探究,过程和现象如下:
    经过分析,大家确认乙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要求写出分析过程):________.
    (3)为探究红色粉末M的组成,丁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取洗净、烘干的7.2g红色粉末M,放在纯氧气流中加热,观察到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充分反应,冷却、称量,质量为8.0g.将该黑色粉末放于足量稀硫酸中,黑色粉末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大家分析、讨论、计算,最后得出红色粉末M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红色粉末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2 题
  1.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_____.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_.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F、G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______(用端口小写字母表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为测定12g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利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提示:3H2+Fe2O32Fe+3H2O杂质不参加反应,假定每步均完全反应或吸收).请回答有关问题:
    得到如下数据:
    装置 B C
    反应前质量 86.3g 284.2g
    反应后质量 83.9g 286.9g
    (1)请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l%)
    (2)该实验还可测定组成水的各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请用表中实验数据列式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不用化简);若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则求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会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