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两汉至宋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是   (  )

    A.博采众长,引领世界潮流

    B.植根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C.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D.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 (   )

    A.唐代尚书省   B.元代中书省   C.明代内阁   D-清代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南宋学者叶适说。(三代)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到汉代始行抑商政策,他认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叶适的观点是 (   )

    A.宋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商业发展

    B.批判重本抑末的政策,该政策存在弊端

    C.经济重心南移,促使人们经济观念转变

    D.表明义利兼顾的观念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反映清末民初新女性的预演及时人对新知的热情②“西学东渐”推动了国人思想解放,有助于改善男

    尊女卑的状况③以图像为主体进行的叙事,展现了清末民初妇女走出家庭,男女平等的社会现实④时政

    类年画在当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37年“七·七”事变后,潘孑农、刘雪庵创作了《长城谣》,传唱一时。下列是该歌词节选,它的内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呼唤 (   )

    A.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国共合作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停止内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他认为此“普遍法则”是 (   )

    A. 经典力学体系构筑现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B.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物种进化的原理

    C.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近代科学发展引领人们对自然理性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垄断法》,截止到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可见该法案对英国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议会拥有立法权,体现“王在法下”

    B.保护了个人发明创造积极性

    C.保护知识产权,有助工业革命发生

    D.推动了英国垄断组织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年来,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侵害事件时有发生。然而早在古罗马时代,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份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法律之上   B.天赋人权   C.自由公正   D.人文主义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持枪权在美国被视为最重要的个人自由权利之一。从最初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民兵,到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持枪成为一种传统。因此,奥巴马总统的控枪令引发多方的不满情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控枪令涉嫌违宪,交织着传统与现实,利益与党争的冲突

    B.控枪令引发的不满情绪表明美国社会对公民生命权的漠视

    C.公民权利通过政府的分权制衡原则得以保障,无需控枪

    D.公民持枪权是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赋予公民个人基本权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   )

    A.列宁时代实行固定粮食税制

    B.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

    C.邓小平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斯大林时代建立集体农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美股收跌,道琼斯指数录得2008年以来最差开局,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录得2001年以来最差开局。同时,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法股CAC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上述现象反映了 (   )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C.中国股市震荡是全球股市大跌的源头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既定国策。但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会因外界形势变化而采取变通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 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中国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结果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关苏保持相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 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延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一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三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根源的观点?试以史实论证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

    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三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

    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摘编自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并综合上

    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德国历史上,对路德的评价非常高,很多人用优美的言辞来赞美他。胡腾说:“路德是日耳曼解放者。”海涅说:“路德在我们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也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人文主义的巨人”;也有人说他是“日耳曼史上的奇峰……”

    材料二  从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禁止英国教、俗人员向罗马教廷上诉,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作用。

    (2)比较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不同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思想界都出现反封建思潮。

    中国思想家黄宗羲(1610-1695)认为:最初“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为君主,使天下受其利而释其害:后世君主“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为天下之大害”。进而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是非决于学校”。

    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认为: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府,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生命、财产及人身自由)。国王及其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在政府与人民的争执中,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

    ——摘编自张永忠《比较黄宗羲与洛克的政治哲学》等

    (1)根据材料,指出黄宗羲和洛克关于君主问题研究的共同视角,并提炼两人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

    料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黄宗羲和洛克的政治主张出现差异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一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

    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P.R.帕尔默、乔尔·科尔顿、劳埃德·克雷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

    (2)结合所学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和平思想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37年,白求恩坦然放下故国的一切,来到中国。而他回到加拿大,却是在去世33年后.1972

    年,白求恩的“踪影”才逐渐出现在他的故乡.上世纪70年代,冷战格局发生重大变化。1970年,特鲁多领导的加拿大政府早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乖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年,加拿大政府追认白求恩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加拿大英雄”.至此,加拿大政府不再因白求恩的共产党员身份而回避。但他们对白求恩的理解,却非中国人所熟知、毛泽东所言的“真正共产主义者”,而是一位“胸外科及战地医生、发明家、社会化医疗制度的倡导者、艺术家、人道主义者。生于格雷文赫斯特,白求恩大夫以他在医疗和追求人类幸福事业中所作出的努力在加拿大、西班牙和中国赢得了公

    —一朱绍杰《一个你所未知的白求恩》

    材料二  白求恩在延安时代的中国之所以推为伟大,不仅因为他的革命热情,还在于他的科学威力,他留给中国人民的影响不仅在于他博大的心灵,还在于他精严的双手.今天,当中国踏上现代化征途之际,白求恩精神将永远昭示于后来者.在我们时代的历史流光中,白求恩的形象今天显得格外辉煌夺目.他的生平,他的工作,无不说明一个真理:只有那些身心一致要将革命与科学真正熔于一炉的人,才能赢得民心,才能使人民得以既迅速而又稳妥地向他们的解放事业前进。

    ——林达光《白求恩和今天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加拿大人对白求恩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