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2 题
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B.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       B.基督教思想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D.富人乐于纳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迁移监督委员会,监督迁移东南沿海厂矿至西南大后方。到1940年底,内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7.09万吨,技工1.2万余人。该年底,迁移厂矿已大部分复工。大批工业的内迁在战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          B.便利了官僚资本控制经济

    C.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材料四: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4)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6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1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