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笑(yàn)   亲(dí)      蹂(nìn)    长絜大(dù)

    B.被(rù)    异(zhà)     寒(xuān)   手人寰(sǎ)

    C.收(liǎn)   叨(xù)      帷(wò)     而不舍(qiè)

    D.孝(dì)    空(lòu)     鞭(tái)    根问底(pá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商阜  懵懂  瘳种  乳臭未干     B.呜咽  搭讪  宽恕  人声鼎沸

    C.雏形  萦绕  憔翠  闪砾其词     D.撕打  漩涡  倡导  讴心沥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了。

    B.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居住下来以后写的,登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

    C.《黄鹤楼》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莫衷一是

    D.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国别(或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 海明威—— 英国   B.《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清朝

    C.《过秦论》—— 贾谊——西汉       D.《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 美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计算机是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电脑知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B.这几天,除了科比,所有湖人球员都在讨论科比是否能够成为连续三场比赛都得到50分。

    C.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自此之后,开通短信业务的手机用户急剧增长。

    D.“和为贵”“政通人和”“和气生财”等所体现的“和谐”这一人文精神,有望在2005年的中国社会得到推广和实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句意的一组是

    ①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    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

    ②或有     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③“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       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④它们的身体那么强健,战斗的武器那么好,       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A.熟悉   委屈   淡然   以至于     B.熟习   委曲   俨然   以致于

    C.熟习   委屈   淡然   以致于     D.熟悉   委曲   俨然   以至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气壮山威,鲲鹏展翅楚云飞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

    B.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泳

    C.积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善行

    D.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生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1)风雨兴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B.(1)锲而舍     (2)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C.(1)輮使然也   (2)渺沧海一粟

    D.(1)用心躁     (2)声之宏类有能

    3.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4. 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小题。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诗歌上片选用了哪些具体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赏析诗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                   ,不尽长江滚滚来。

    (2)                   ,塞上风云接地阴。

    (3)                   ,相逢何必曾相识。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7)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8)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

    母亲种过的土地

    孙成凤

    每次往田里运肥之前,母亲都要用农具把肥料再倒上两三遍,然后把倒过的肥料堆起来,捂上三五天,直到肥堆里逸出一种淡淡的甜香才运往农田。母亲说,其实土地是很爱干净的,你看,不管把多么脏的东西撒到田里去,只用一个季节的光景,那些脏物就不知去向了,土地还是原来的样子,找不到一点被脏物污染的痕迹。母亲说,那些脏物是被土地悄悄打发掉了,什么也别想弄脏了她。

    母亲把农家肥运到田里,整块地就浮着一层甜香。庄稼被甜香浸润着,枝叶舒展得很开,在原野的风里,像一群翩翩起舞的绿色天鹅。母亲说,你看,种田就应该这样种,土地不欠你的,却给你结出吃的、穿的,让你过服服舒舒的好日子,土地疼你,你要尊重土地,别把土地不当人看……

    母亲好几年不说关于土地的事了,母亲走了。走了的母亲就葬在母亲种过的土地里。平坦的土地上隆起一个土包,如同发酵过的土地结出的一个硕大的果实。

    如今,我种着母亲种过的土地。这是一片平坦的田块,如果不是堆了母亲的一个坟包,无论从哪个方向浇进水去,井水都能均匀地走过,不会出现一个洼坑,也不会浇不到一棵庄稼。母亲把这块土地伺弄了好多年,这块土地给了我们全家的温饱,使我从一个蹒跚学步的稚子成为一个壮实的青年。自母亲给我断了奶之后,我就开始咀嚼这片土地结出的五谷了,并背着用她结出的粮食做成的煎饼,走过了一段漫漫旅程。我究竟有多少回背着这样的煎饼行过千山万水,多少回背这样的煎饼战胜了一次次人生的逆境,无论如何也没法算起了。我强健的骨肉就是你养育的呀,母亲种过的土地!

    母亲最终成为这片土地的守护者,这仿佛也是所有人的宿命。我耕耘在这片土地上,还能闻得见这土地里散发出的母亲的汗味,看得见母亲在这片土地上的脚迹,听得见母亲留在土地上的笑声。每一次走过这片土地,我都感觉母亲站在一个角落笑眯眯的看着我,因此,对土地的耕耘、播种我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每年春天,我像母亲一样把农家肥用农具倒上一遍又一遍,拣尽里面的任何一石一瓦,然后再把它们堆起来,培结实,直到肥堆里钻出丝丝缕缕甜香的美味。我俯在肥堆上,贪婪地吸着美酒样的醇香,它们直入腑肺,慢慢的弥散开去,仅仅一会儿,我便被它醉得满脸酡红、脚步踉跄了。我终于悟出了,仙醪般的美味是集泥土粮食和天地雨露之大成而成的啊!我突然明白了长在母亲土地上的高梁为什么那么红、地瓜为什么那么甜、玉米为什么金黄灿烂了。只有享用过如此大餐的土地,才会养出出类拨萃的五谷啊!我明白为什么母亲向土地施肥时,不用农具,而总用双手去捧了。母亲总是把捧起的肥料恭敬地放在庄稼的根部,这是对土地的尊敬与感恩呀!一粒普通的种子放进地去,土地还给人类一株结实的庄稼,又捧出五颜六色的果实,这是土地对人类的回报呀!于是,我醒悟了:母亲尊敬土地是因为土地与母亲的心是相通的,一秆秆的庄稼,一穗穗的果实,那不正是大地母亲送给人类的乳汁吗?!

    我躬身收获,把汗滴在母亲种过的土地上,汗珠中我看到了母亲的微笑;太阳出来了,照在挂在庄稼叶子和果实上的露珠上,露珠中我看到了自己对土地的虔诚。宽广的土地上,澎湃着无边的五谷的浪潮,我看到庄严的母亲站在大如车轮的金莲上,从土地的远方飘然而至,然后又飘然而去,只留下一句若有若无的回响——儿啊,认真地播种吧!你要像土地那样虽历经磨难但庄重犹存!

    站在母亲种过的这片土地上,我双手牢牢地握紧了镰刀。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能否用括号中的词替换?为什么?

    母亲把农家肥运到田里,整块地就(飘)着一层甜香。

    3.怎样理解“母亲最终成为这片土地的守护者”这句话的含意?

    4.作者说:“我终于悟出了,仙醪般的美味是集泥土粮食和天地雨露之大成而成的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终于悟出了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举一句你最喜欢的广告语,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 “幸福”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不得抄袭、套作,卷面要整洁。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