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简答题 2 题,实验题 1 题,填空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7 题
  1. 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4H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一氯代物可能只有一种

    B. 其分子中的共面原子最多6个

    C. 可用催化加氢反应除去C4H10中的C4H8

    D. 等质量的CH4和C4H8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耗氧量CH4少于C4H8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会产生一道道光柱

    气溶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

    B

    炒菜时加碘盐要在菜准备出锅时添加

    食盐中的碘受热易升华

    C

    明矾常用作净水剂

    明矾具有杀菌消毒功能

    D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水果中的葡萄糖能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A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B、C为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B. A、B、C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C. B、C的水溶液一定都呈碱性

    D. 反应①②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工业上可利用下图所示电解装置吸收和转化SO2(A、B均为惰性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B. B极区吸收5molSO2,则A极区生成2.5molS2O42-

    C. B极区电解液为稀硫酸,电解一段时间后硫酸浓度增大

    D. A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SO32--2e-+4H+=S2O42-+2H2O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机物甲、乙的键线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和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B. 甲和乙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 甲和乙中都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D. 1mol甲和1mol乙都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A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生成了NO2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C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HCO3

    D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红色褪去

    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气体只有乙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硝酸越稀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铁铝合金与足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没有气体放出。在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4mol·L-1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沉淀的微量溶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点溶液中存在:c(NH4+)+c(Na+)+c(H+)=c(OH-)+c(NO3-)

    B. EF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C. D点溶液中n(NH4+)=0.012mol

    D. 由水电离产生的c(H+):O点>F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2 题
  1. 近年全国各地雾霾严重,为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污染物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Ⅰ.氮氧化物的研究

    (1)一定条件下,将2molNO与2mol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2(g) 2NO2(g),下列状态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NO的转化率保持不变

    C.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O2的消耗速率和NO2的消耗速率相等

    (2)已知反应2NO(g) N2(g)+O2(g)  ΔH<O,在不同条件时N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曲线R1、R2对应的下列反应条件中不同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压强       B.温度       C.催化剂

    根据图2中的能量变化数据,计算反应2NO(g) N2(g)+O2(g) 的ΔH=_____________。

    Ⅱ.碳氧化物研究

    (3)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CO(g)+2H2(g) CH3OH(g)  ΔH<O ,现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图3甲)中通入1molCO和2molH2,测定不同时间、不同温度(T)下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0min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T1

    1mol

    0.8mol

    0.62mol

    0.4mol

    0.4mol

    T2

    1mol

    0.7mol

    0.5mol

    a

    a

    请回答:          

    ①T1________T2(填“>”或“<”或“=”),理由是____________。已知T2℃时,第20min时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此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

    ②若将1molCO和2molH2通入原体积为1L的恒压密闭容器(图3乙)中,在T2℃下达到平衡,此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若再向容器中通入1molCH3OH(g),重新达到平衡后,CH3OH(g)在体系中的百分含量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4)一定条件下也可用NaOH溶液与CO反应生成甲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甲酸来消除CO污染。常温下将a mol的CO通入2L、bmol/L 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甲酸钠和含少量甲酸的混合溶液(假设溶液体积不变),测得溶液中c(Na+)=c(HCOO-),则该混合溶液中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_______(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元素A、B、C、D、E、F、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原子的第一电离能:D_____E(填“>”或“<”)。

    (2)根据价层电子对斥理论,A2C中的“A—C—A”键角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80°                 B.接近120°,但小于120°

    C.接近120°,但大于120      D.接近109°28ˊ,但小于109°28ˊ

    (3)已知化合物G(BC)5的G元素化合价为0,熔点为-20℃,沸点为103℃,其固体属于_______晶体,该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红棕色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BCF2的分子立体构型为________,其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写出一个与BCF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的含氧酸根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

    (5)化合物EC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每个晶胞中含有_______个E2+。若EC晶体的密度为d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为NA,则晶胞参数a=_________nm(列出计算式,不要求最终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卤素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请同学们参与他们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氯气的制备与性质

    (1)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完成它与金属铁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只有②和④   B.只有②   C.只有①和③   D.②③④

    【实验二】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探究

    已知氯化亚铁的熔点674℃、沸点1023℃;三氯化铁在100℃左右时升华,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在500℃条件下氯化亚铁与氧气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如:12FeCl2+3O22Fe2O3+8FeCl3、4FeCl2+3O22Fe2O3+4Cl2等。该兴趣小组选用以下部分装置(夹持装置省略,装置不可重复选用)进行氯化亚铁与氧气反应产物的探究。

    (2)实验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F。

    (3)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当加热装置中充分反应后,余下的固体是_________;本套实验装置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

    (5)利用反应生成的FeCl3设计实验证明Fe(OH)3是弱碱,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

    【实验三】卤素化合物反应实验条件控制探究

    (6)在不同实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该小组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物的影响,其中某一实验的数据记录如下(实验控制在室温下进行):

    试管标号

    1

    2

    3

    4

    0.20mol·L-1KI溶液/mL

    1.0

    1.0

    1.0

    1.0

    KClO3(s)/g

    0.10

    0.10

    0.10

    0.10

    6.0mol/L-1H2SO4/mL

    0

    3.0

    6.0

    9.0

    蒸馏水/mL

    9.0

    6.0

    3.0

    0

    实验现象

    ①该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钛矿工业中的酸性废水富含Ti、Fe等元素,其综合利用如下:

    已知:TiO2+易水解,只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

    (1)TiO2+钛的化合价为          

    (2)步骤I中检验钛矿废水中加入铁屑是否足量的试剂是           

    (3)操作a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其目的是        

    (5)已知s。步骤Ⅲ中,FeCO3达到溶解平衡时,若室温下测得溶液的pH为8.5,c(Fe2+)=1×10-6 mol/L。试判断所得的FeCO3中________(填“有”或“没有”)Fe(OH)2;步骤Ⅳ中,为了得到较为纯净的Fe2O3,除了适当的温度外,还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6)向“富含TiO2+溶液”中加入Na2CO3粉末得到固体TiO2·nH2O。请结合原理和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