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这种风是因为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上暖低压的吸引倾泻而下的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它还曾吹翻火车,冻死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破坏建筑物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与图示布拉风形成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甲---B     B.乙----A     C.丙-----D    D.丁----C

    2.图中A河流经国家多,但航运价值却远不及莱茵河,其原因有

    A.A河多流经经济发达的国家,但流域内战乱多    

    B.A河冬季有结冰现象,河流水量变化大,且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

    C.A河流速过慢,导致大量泥沙淤积而影响航运

    D.A河文化底蕴深厚,不宜发展航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河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不断地使河流加宽、加深的侧蚀外,还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定位导向功能的小型玩具轮船,考查某段河流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下图是每隔15分钟持续通过定位记录下来的轮船所在位置处理电子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和GIS                  B.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和GPS  

    C.GPS和GIS                 D.数字地球

    2.下列对①②③河段流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②③段相比,①段侧蚀明显、向下侵蚀减弱

    B.①②③段中,②段的侧蚀更强,③的溯源侵蚀(或下切侵蚀)更明显

    C.与①②段相比,③段侧蚀减弱、堆积作用加强

    D.与①③段相比,②段溯源侵蚀和向下侵蚀最明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世界某城示意图(下图中数字表经纬度)及该城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图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该城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区

    A. 东南郊           B. 东北郊            C.  西南郊         D. 西北郊

    2.据右图可以判断,近十年该城

    A.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B. 城区人口数量剧减

    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D. 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则会出现0℃层,此时0℃层所对应的海拔高度就是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季节(部分日期)0℃层高度与河流日流量组合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地最可能是

    A.湖北                B. 广东           C.新疆                D. 浙江

    2. 图所示季节应该是

    A.春季               B.夏季                C.秋    季            D.冬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就地势,因险制塞”设防的战争思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某长城驴友游览长城时,看到长城以北,沙海茫茫;长城以南,沙海中一条绿色生态长廊沿铁路延伸,该驴友看到的景观地点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实在在的重要的地理界线。由于长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长城它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空间区域。我们把这个区域称为长城地带。下列关于长城地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城地带是我国是朴实淳厚的农业民族与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碰撞、对峙的融合带

    B.长城地带降水少且变率大;地表径流贫乏;平原少,沟坡地多,多数地区灌溉条件差

    C.长城地带一旦形成,位置就比较固定,不会因为气候或人为因素而发生移动

    D.该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稍有开发不当,极容易发生荒漠化。

    3.下图为上图中D处局部等高线(米)图,图中虚线最可能为古长城遗迹的线段及判断理由是 

    A.AB   线路最短,可节省工程量

    B.AC   该段地势陡峻,更利于防御

    C.AD   沿山脊修建,地势高,视野开阔,便于防御

    D.EF   地势平坦,更有利于修建长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22分)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2010年上半年我国主要能源进口统计数据。

    材料二 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建筑附近,单个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所有清洁能源。

    材料三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是一种使用方便,燃烧值高的新型潜在能源。主要分布于海底沉积物和陆上永久冻土带中。据初步估算,全球可燃冰资源量约为21×1015m3,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倍,足够人类使用千年以上。美国、日本等国均已经在各自海域发现并开采出天然气水合物。2007年,我国在A远景区(下图)首次采集到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可燃冰样品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能源利用方面的特征。(4分)

    (2)评价分布式电源在西藏大规模建设可利用的主要资源类型及发展的条件。(10分)

    (3)A远景区可燃冰资源极其丰富,但至今仍未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分析A远景区大规模开发利用可燃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 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 .47亿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 亿吨( 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 。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将达到1.1875亿吨。如此高的产量导致玉米库存过剩,加之常规能源危机,美国开始以玉米为原料发展能源加工。

    材料二  “我国玉米带示意图”和“美国玉米带及某季节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三:玉米产业发展过程示意图。

    (1)对比乙图中A、B两地此时气温高低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2)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指出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分布共同的自然区位因素(4分)。

    (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6分)。

    (4)在玉米深加工政策上,中美两国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国在玉米深加工发展上不能复制美国模式。试指出我国玉米向能源加工产业发展的国情制约因素(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0分)【旅游地理】阅读一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台山四季景色和气温概况:

    季节

    平均气温

    景色

    注意事项

    春季

    16℃

    山花

    夏季

    24℃

    原始森林、飞瀑流泉

    气温易变,注意防雨

    秋季

    18℃

    观赏红叶、云台天瀑

    冬季

    2℃

    冰瀑、冰挂、冰柱、玉树琼花

    小心有些路段路滑

    材料二:山西晋城和河南焦作合作打造“山水云台、经典相府”旅游线路,并升级相关公路。

    (1)据材料分析云台相府旅游线路,最佳旅游季节,及原因。(4分)

    (2)指出打造此条旅游线路对两地旅游发展的影响。(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粘虫又称剃枝虫、行军虫,是一种为害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等禾本科作物及牧草的主要害虫。粘虫在我国是一种南北迁飞间歇性猖獗的害虫。以幼虫取食稻、麦叶片,能大部或全部将叶片吃光,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在稻、麦抽穗后则咬断小穗,落粒满田,造成减产或无收。读“2013年粘虫发生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我国粘虫发生区分布特点。(4分)

    (2)列举有效防治粘虫灾害的措施。(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0分)【环境保护】

    “污水指数”是水质评价的常用指标,“污水指数”越高,说明水污染越严重,水质越差。读下图,回答问题。

    描述珠江口水域水污染时空分布规律并从人类活动角度阐述提高珠江入海口水质的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