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 1950—1960

    B. 1960—1970

    C. 2000—2010

    D. 2040—2050

    2.关于如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 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C. 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D. 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3.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

    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

    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 ①③⑤

    B. ②⑤⑥

    C. ③⑤⑥

    D. ④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成都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为2008-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工

    A. 总人数已经超过了3亿   B. 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地务工人数

    C. 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   D. 月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

    2.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

    A. 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 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

    C. 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

    D. 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

    3.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A. 劳动力市场供需   B. 能源价格的波动

    C. 劳动力年龄结构   D. 产业结构的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如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A. 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B. 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C. 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   D. 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

    2.TOD开发模式可以

    A. 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B. 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C. 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D. 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 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 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 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 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 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D. 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的东北部,只有在这里(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1.2.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间一般出现在(     )

    A. 3—4月   B. 7—8月   C. 10—11月   D. 12月—次年1月

    3.4.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A. 广阔的耕地面积与市场   B. 发达的信息与交通

    C. 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   D. 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答案】

    5.6.D

    7.8.B

    【解析】

    9.10.由图可知,泰国东北部的季风气候可分为三季,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而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应是气温较低且降水较少的季节,比较而言12月~次年1月。选B正确。

    11.12.泰国香稻种植业是小农经营,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机械化水平较低;泰国地形多山,耕地面积不大;经济较落后,无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及充足的化肥、农药;泰国香米享誉全球得益于发达的信息,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得益于发达的交通。选C正确。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2017届高三第十二次模拟(压轴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14.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 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 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答案】

    3.B

    4.C

    【解析】试题分析:

    5.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在“获得“中国地理标志”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的基础上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增加产业涟,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

    6.结合材料和问题,对比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突出优势是品牌一个(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格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高。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了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考点定位】考查“庄园经济”的发展条件和优势。现代农业的发展变化。

    本组题以“庄园经济”为背景材料,考查现代农业向工业化经营模式转变的条件及优势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解决第一小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农业资源”及“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建设的现代茶庄园,说明庄园的建设首先要有市场认可的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产业链,发展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形成现代茶园。第2小题从材料的“庄园经济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 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等关键词语中都可以分析出产品种类增多,产业经营多元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大提高。无论第一小题还是第二小题,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最简单有效地解题方法。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湖南省邵阳市第九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6月考试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南安大略地区在该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   B. 混合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乳畜业

    8.引起该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国际市场   B. 劳动力价格   C. 气候变化   D. 城市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南安大略地区在该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   B. 混合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乳畜业

    2.引起该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国际市场   B. 劳动力价格   C. 气候变化   D. 城市化

    【答案】

    3.B

    4.A

    【解析】试题分析:

    5.统计图显示,牧草与粮食作物均有大面积的播种,为混合农业。选B正确。

    6.加拿大为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是 著名的商品农业生产国,种植何种农作物与种植面积主要受国际市场的影响。选A正确。

    考点:考查农业区位及农业地域类型。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2016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图是二战前后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转变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影响钢铁厂区位因素的强弱。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图中X、Y依次为(  )

    A. 燃料、市场   B. 燃料、环境

    C. 劳动力、市场   D. 交通、环境

    8.二战后至今,下列地域中发展钢铁工业优势与图中相符的是(  )

    A. 美国“硅谷”   B. 德国鲁尔区

    C. 日本太平洋沿岸   D. 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是二战前后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转变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影响钢铁厂区位因素的强弱。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X、Y依次为(  )

    A. 燃料、市场   B. 燃料、环境

    C. 劳动力、市场   D. 交通、环境

    2.二战后至今,下列地域中发展钢铁工业优势与图中相符的是(  )

    A. 美国“硅谷”   B. 德国鲁尔区

    C. 日本太平洋沿岸   D. 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答案】

    3.A

    4.C

    【解析】试题分析:

    5.二战前,钢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单位钢产品需要消耗的煤、铁矿石多,工业布局要靠近原料、燃料产地,原料、燃料是主导区位因素。X是燃料。二战后,工业技术发展,工业区位选择受原料、燃料 的影响减小,工业布局靠近市场,市场成为主导区位因素。Y是市场。A对。环境、劳动力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导因素,B、C、D错。

    6.读右图,结合前面分析,图中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是科技和市场。日本煤、铁资源缺乏,钢铁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市场,C对。美国“硅谷”、德国鲁尔区、中国辽中南都不是市场指向型产业,A、B、D错。

    【考点定位】影响工业 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工业指向类型。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6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地理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如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资源禀赋

    B. 能源结构

    C. 开发战略

    D. 经济结构

    8.关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

    A. 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部向西部地区转移

    B. 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完成东部向中部地区的转移

    C. 西部地区没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

    D. 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

    9.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①家乡投资

    ②政府合作

    ③能源供应

    ④土地价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如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资源禀赋

    B. 能源结构

    C. 开发战略

    D. 经济结构

    2.关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

    A. 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部向西部地区转移

    B. 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完成东部向中部地区的转移

    C. 西部地区没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

    D. 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

    3.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①家乡投资

    ②政府合作

    ③能源供应

    ④土地价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

    4.D

    5.D

    6.A

    【解析】试题分析:

    7.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以技术、资金、劳动力为主;中部地区以劳动、资源为主;西部地区以资源为主,造成产业转移的原因与能源无关,故选D。

    8.读图可知,A、B、C项错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故选D。

    9.由题文信息中介机会的定义可知,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有人建议在黄土高原地区变外环式梯田为内环式梯田。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一个个凹地,降雨时雨水汇集到梯田底部形成一个个微型湖泊,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于其底部,从而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外环式梯田相比,内环式梯田的好处是

    A. 可使黄河下游地区土壤的肥力提高

    B. 可改变当地的气候,增加水资源量

    C. 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

    D. 修建梯田的工程量较小

    11.为了缓解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状况,从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都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有效的控制了黄河下游河床增高的趋势。如图中能够正确示意调水调沙前(实线)后(虚线)黄河下游河床变化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有人建议在黄土高原地区变外环式梯田为内环式梯田。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一个个凹地,降雨时雨水汇集到梯田底部形成一个个微型湖泊,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于其底部,从而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外环式梯田相比,内环式梯田的好处是

    A. 可使黄河下游地区土壤的肥力提高

    B. 可改变当地的气候,增加水资源量

    C. 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

    D. 修建梯田的工程量较小

    2.为了缓解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状况,从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都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有效的控制了黄河下游河床增高的趋势。如图中能够正确示意调水调沙前(实线)后(虚线)黄河下游河床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

    3.C

    4.B

    【解析】试题考查外力作用、地转偏向力

    5.由材料“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于其底部,从而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可知,内环式梯田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从而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C正确。

    6.小浪底调水调沙主要是通过增加水量,加快流速,从而使河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沉积作用减弱,河床下降;黄河下游自西向东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流向右岸(南岸)偏,南岸以侵蚀为主,坡度较陡,B正确。

    【点睛】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顺河流流向看,地转偏向力向哪岸偏,哪岸受侵蚀。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黑河下游地区水草丰美变成荒漠戈壁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陡坡修筑梯田

    B. 水库拦截蓄水

    C. 工业规模扩大

    D. 全球气候变暖

    8.恢复黑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①下游推广节水农业

    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③上游修建水库储水

    ④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黑河下游地区水草丰美变成荒漠戈壁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陡坡修筑梯田

    B. 水库拦截蓄水

    C. 工业规模扩大

    D. 全球气候变暖

    2.恢复黑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①下游推广节水农业

    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③上游修建水库储水

    ④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3.B

    4.C

    【解析】试题考查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5.从图中可看黑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水草丰美变成荒漠的人为原因是水库拦截蓄水,下游水量减少,B正确。

    6.恢复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是增加下游的水量,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和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有利于增加下游水量,C正确。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河题。

    材料一:据报道,到2014年10月,长三角不足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8000万涨到了1.2亿。

    材料二:据统计2000年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10位中,安徽排名第一,占外来人口总量的2.2%,但2010年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占上海外来总人口的29%。

    (1)简要分析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2)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

    (3)阐述人口迁入对上海城市化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河题。

    材料一:据报道,到2014年10月,长三角不足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8000万涨到了1.2亿。

    材料二:据统计2000年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10位中,安徽排名第一,占外来人口总量的2.2%,但2010年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占上海外来总人口的29%。

    (1)简要分析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2)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

    (3)阐述人口迁入对上海城市化的影响。

    【答案】(1)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农民提高收人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

    (2)   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安徽产业机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增多,部分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返乡创业:与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在多小,而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乡土感情等。

    (3)   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短上升;郊区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用地规横不断扩大.

    【解析】本题以长三角的人口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人口迁入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不同地区人口变动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与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

    (1)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从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较快,需要大量工人;另一方面,要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为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而进城而分析。

    (2)2010年的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为实现产业升级,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部分人员积累了资金、技术等,会乡创业;安徽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在本地务工收入增加,安徽和上海工资水平差距缩小。

    (3)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有: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农民工进城,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但也使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出现郊区城市化,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题型】综合题
    【适用】一般
    【标题】[首发]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揭东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叶苦丁茶属多年生常绿植物,适宜生长的条件为:温度14℃2—17℃,较为潮湿、荫蔽的环境,pH值5—7微酸性石灰土壤。茶叶滋味微苦甘醇,是一种集保健、药用为一体的代茶饮品。

    贵州余庆县地处喀斯特地貌腹地,山清水秀,总人口30.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75万人。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七十年代,部分农户开始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苦丁茶树。1998年起,当地政府结合退耕还林进行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苦丁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制茶产业迅速发展。2005年,余庆小叶苦丁茶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近年来其茶叶产量不断攀升,产值过亿元,有“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的美誉。图示意余庆县在贵州省的位置和范围。

    (1)指出贵州余庆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说明贵州余庆有利于小叶苦丁茶生长的气候条件。

    (3)与种粮相比,简述该地发展苦丁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叶苦丁茶属多年生常绿植物,适宜生长的条件为:温度14℃2—17℃,较为潮湿、荫蔽的环境,pH值5—7微酸性石灰土壤。茶叶滋味微苦甘醇,是一种集保健、药用为一体的代茶饮品。

    贵州余庆县地处喀斯特地貌腹地,山清水秀,总人口30.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75万人。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七十年代,部分农户开始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苦丁茶树。1998年起,当地政府结合退耕还林进行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苦丁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制茶产业迅速发展。2005年,余庆小叶苦丁茶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近年来其茶叶产量不断攀升,产值过亿元,有“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的美誉。图示意余庆县在贵州省的位置和范围。

    (1)指出贵州余庆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说明贵州余庆有利于小叶苦丁茶生长的气候条件。

    (3)与种粮相比,简述该地发展苦丁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答案】(1)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区,生态脆弱,发展耕作业,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表水渗漏,水源短缺,生态恶化。

    (2)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无酷暑:纬度较低,且北部地形阻挡了冷空气,冬无严寒;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冬季受准静止锋影响,阴雨连绵;河流众多,水汽充足,空气湿度大;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少,光照弱。

    (3)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不适宜发展耕作业(水稻),比较适宜发展林牧业(苦丁茶);种植粮食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改种小叶苦丁荼,市场销路好,经济收入高:种植粮食作物易产生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或种植苦丁茶利于保护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由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苦丁茶加工业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解析】(1)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土层薄,生态脆弱,发展耕作业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2)结合材料苦丁生长条件“温度14℃2—17℃,较为潮湿、荫蔽的环境”来分析。

    (3)经济效益可从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两方面来分析;生态效益可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来回答。

    【题型】综合题
    【适用】一般
    【标题】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景德镇市(如如图)生产的瓷器风格独特、精美绝伦;其中艺术瓷器价格昂贵,倍受市场青睐,但生产过程废品率高。景德镇制瓷业起源于汉代,明清时期以高岭土为原料烧制瓷器,瓷窑曾达3000多座,生产规模达到鼎盛,同时也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20世纪90年代,该市高岭土已接近枯竭,但对艺术瓷器的生产影响较小。

    (1)分析明清时期景德镇瓷窑未分布在高岭土矿区附近的主要原因。

    (2)明清时期景德镇穴窑烧瓷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请列举一个环境问题,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分析景德镇高岭土枯竭对其艺术瓷器生产影响较小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