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2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

    孩提时,我摔倒了嚷着要大人抱起,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在你眼中,哪些属于生活的常态?这首诗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生活的常态”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作文中不要透露学校和个人信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临(bīng)   草(wěi)     血(dié)     扶摇而上(zhuàn)

    B.乳(wěn)   嘲(fěng)     然(líng)    长歌哭(dāng)

    C.不(shàn)   薄(fěi)     者(nǎng)    稽山(huì)

    D.修(xì)     秀(jùn )    知(shěn)    容(có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列常用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到处传诵   针灸疗法    一枕黄粱   感情融恰

    B.刻苦耐劳   无礼谩骂    富丽堂黄   当仁不让

    C.奋发图强   事态人情     和蔼可亲    令人恐怖

    D.定期会晤   始终不渝    梳妆打扮   偃旗息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自行其是、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B.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扶摇直上,人民苦不堪言。

    C.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D.足坛反赌扫黑接近尾声,对于涉嫌行贿的俱乐部是否会受处罚,足协一位官员的表态似是而非:“一切要等审判结束后才有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古今    不容混同,但古人生活中的相对真理,也同样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

    ②凡较高等的动物,除养育保护外,往往还教它们生存上    的本领.

    ③王小刚同学今天怎天还没有到校学习,     病了吧.

    A.固然     必需      可能

    B.虽然      必须     一定

    C.虽然     必需      一定

    D.固然      必须     可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国奥队的几位小将在亚运会上表现出色,被誉为中国足坛的明日黄花

    B.当时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吓得李、孙二人惊慌失措,急叫开船。

    C.艺术专业的学生用高成本的材料制作简历无可非议,但是如果盲目地追求高成本,把它搞得过于花哨,用人单位反而不喜欢,至于拍写真甚至整容以求“包装效果”则更没有必要。

    D.文物的修缮、维护与管理仅靠口头上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建立一种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并行不悖、互利双赢的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一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

    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实际上是珊瑚虫骨骼的颜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的缩影。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国财富的来源之一。然而,1997年12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

    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6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当赤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赤潮。

    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超过1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⑥“大火把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中,当这些尘埃落定时,它们会把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艾布拉坶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能够产生特大赤潮,足以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这个研究小组的论文第一次表明,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⑦对于科学家而言,解除珊瑚礁面临的危机比发现这些危机更困难。即便人们能够立即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珊瑚礁仍然处于一种长期的危机中。“如果我们能够退回去实施强有力的管理,那么我们可以恢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但是这取决于政治意愿、资金和其他很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对珊瑚礁的研究以及管理的资金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前景确实非常黯淡,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大片珊瑚礁死亡,而它们500年前还存在。”本杰·戴尔对前景表示悲观。

    1.对“珊瑚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珊瑚礁是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由珊瑚虫死后留下的石灰质骨骼,历经一代代堆积而形成的。

    B.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能够导致珊瑚死亡。

    C.当赤潮发生时,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能够使珊瑚礁窒息死亡。

    D.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就能解除珊瑚礁的危机。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杰·戴尔认为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所导致的特大赤潮,能够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

    B.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是该国财富的一个来源。

    C.1997年印度尼西亚的那场热带雨林大火导致了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赤潮的发生。

    D.目前,对珊瑚礁的研究和管理,由于资金和政策的问题,正处于极端的困境中。

    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珊瑚礁灿若鲜花,颜色各异,海洋才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B.珊瑚礁的衰亡使印度尼西亚这一“千岛之国”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

    C.特大赤潮产生后,赤潮范围里的包括珊瑚礁在内的海洋生物将灭绝。

    D.目前,人们加强了对珊瑚礁的研究,恢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虽然悲观,但也不是不可能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被敌人的炮弹炸断双腿的科梅立菲已经停止了呼吸。

    保罗已经崩溃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逼得他不知该向谁祈祷,也许真有神灵,也许真的只有神灵才能挽救科梅立菲,挽救一个19岁的生命!

    科梅立菲已经挣扎得太久,太辛苦,也许这于他也是一种解脱。安安静静躺在那里,就像熟睡了一样,再也听不见“轰轰”的爆炸声,再也闻不见腐烂了的死尸的气味,也用不着担心食物会不会送来,更用不着担心炮弹会从哪个方向飞来,一下子炸断自己的双腿了。

    ……

    一切都结束了。

    又是一片废墟的战场。最可恨的是食物,以前是在食物中混合锯屑,现在纯粹是锯屑了,无论如何这都是很难咽到肚子里去,真见鬼,这仗越打越糟糕。

    一架敌机在头顶上盘旋,一个俯冲,低空投弹,卡特猛一拉保罗:“趴下……”

    炮弹在身后一米远的地方炸开了,泥土四溅。

    保罗待硝烟散开,抬起头笑了笑,“又没射中,来,我们走。”

    卡特挣扎着翻起身:“等等,保罗,出故障了,我没法走了。”

    保罗慌忙跑过来,搀着卡特疾呼道:“你被击中了吗?”

    卡特双手抱着腿,龇牙咧嘴地说:“骨头好像断了,真见鬼!”

    保罗微觉放心,撕下自己的衣服帮他包扎,一面笑着说:“如果只是脚还算好……”

    “算我运气吧。”卡特笑着说。

    “好运气,”保罗用力点着头,“它代表着战争即将结束……现在我来背你,来吧。”

    保罗横扛起卡特继续往前走,头顶上那架敌机还在盘旋,发出讨厌的轰鸣声。

    保罗猫着腰往前走,“等战争结束后,我们再看看可以一起干点儿什么,告诉我,你的地址……”

    卡特还没有回答,一颗炮弹忽然在左侧不远处落下,保罗一惊,微微蹲伏。

    身上的卡特,软软地垂下了头。

    硝烟散去,荒凉的战场上,保罗一步步蹒跚而行,嘴里絮叨不已,卡特却一言不发,仿佛世界就剩下了他们两人。

    终于走到了野战医院,保罗也累得够呛,摇摇晃晃地走到门边,一名医务人员跑过来帮着放下一动不动的卡特,让他平躺在床上。保罗擦了一下满脸的汗水,轻松地说:“好了,卡特,你会没事的。”说着起身去取水,准备给卡特喝。医务人员的声音却异常冷漠地传来:“你白费劲了,他死了。”

    手中的杯子掉到了地上,保罗的头深深垂下……

    保罗的心绝望到了极点,又一次亲眼目睹了最后一个朋友死去,死神倏忽就至……他站起身,麻木地走了出去。

    已经没什么好想的了。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苟延残喘,找不出一丝快乐的理由。

    时间是1918年,德军的情况已经恶劣到了极点,到处有传言说要停战了,可是两边的军队却仍然对峙着。

    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保罗的心已经死了。

    德军在修战壕。

    保罗坐在机枪旁,表情平静,自从卡特死了以后,他一直就是这样。木然地看着战友在准备工事,看一会儿索然无味,就扭过头从机枪上方看外边……渐渐地,嘴角泛起一丝笑意,枪前方有一只美丽的蝴蝶,这是战场的精灵。

    保罗慢慢站起来,从战壕上面探出了脑袋,趴在沙袋上慢慢伸出手,伸向蝴蝶。

    蝴蝶抖着美丽的翅膀,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手近了,近了……

    “砰——”地一声枪响,那手猝然停下……五指慢慢松开,松开……

    那一天,战场上是那么地沉寂和安宁。

    当日战报:西线无战事。

    (节选自《西线无战事》,作者雷马克,有删改)

    1.卡特之死,并不是到医院时候才确定的,在这之前有多处暗示,请你结合文本指出来。

    2.作品写科梅立菲和卡特之死,对后文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

    3.小说中出现的“蝴蝶”有什么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西线无战事”的深层意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子刘子自传

    刘禹锡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人荣之。及丁先尚书①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②,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赐紫,贵振一时。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官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③。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

    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选自《刘梦得文集》有删改)

    注:①先尚书:指刘禹锡的父亲。②通籍博望:可出入太子(唐顺宗)的宫苑。③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东汉顺帝为宦官所拥立。后梁冀进毒弑质帝迎立桓帝。贵臣指宦官。这两句暗示了顺宗之死为宦官所杀。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    间岁:隔了一年

    B.上大之              奇:以……为奇

    C.能以口辩人            移:调动

    D.时上素疾            被:遭受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禹锡“重屯累厄”(多灾多难)的一组是(    )

    ①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②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③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       ④予出为连州

    ⑤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      ⑥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禹锡为父守丧期满后,宰相杜佑因为与他熟识,请他出任掌书记,但他告知母亲后,由于母亲的反对,又请求调任其它地方。

    B.王叔文出身寒微,才华出众,因擅长下棋得以与太子亲近,进而与太子讨论国家

    大事。太子即位后他得到重用。顺宗去世后因宦官掌权,他最先被贬谪。

    C.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和作者关系亲近,作者经常去拜访他们,称赞王叔文有才能,他们也同意作者的看法。

    D.刘禹锡在71岁时,感到生命将尽,便为自己写铭文一篇,感慨自己一生命运多舛,但心怀坦然。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人荣之。

    译文:                                            

    (2)既得用,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

    译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奠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文后小题。

    秋径

    [宋]保暹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锋顶下层层。

    请描述此诗颔联“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中的情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8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2)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李 密《陈情表》)  

    (4)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6月2日,《北京晨报》刊发了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侯会的一篇文章,该文主张将中学教科书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拿掉。他希望拿掉此文的理由便是,因为此文在渲染暴力,对于尚未成年的十几岁孩子而言影响不好。

    材料二:教育专家马建强说,我们现在很难用“非此即彼”的标准来确定《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取舍,因为文学作品有个主要特征就是“多义性”,时代发展更给价值阐释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就这篇文章而言,我们也可以解读到很多东西。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2)你对上面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下列句子组成一个单句,给“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定义。

    ①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标为指导。

    ②它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习。

    ③它用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语文教学活动。

    ④学生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⑤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提高。

    ⑥它以控制论、信息论,建构主义、最新发展区、语言习得理论、心理学为依据。

    ⑦学生能高效率地掌握双基,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

    ⑧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