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厂卫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来的历史老师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据此,他的姓应该是( )

    A. 夏   B. 商   C. 周   D. 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知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史实是指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

    A. 女娲补天   B. 涿鹿之战   C. 大禹治水   D. 牧野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 秦孝公重用商鞅   B. 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 “兼爱”、“非攻”

    C.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短短的几行诗句,将天高云淡,牛羊遍野的蒙古草原风光展现无遗。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

    A. 卫青   B. 冒顿   C. 张骞   D. 呼韩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他不畏艰险,沟通亚洲内陆交通要道,有人称他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是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郑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 云南元谋   B. 北京周口店

    C. 陕西西安   D. 浙江余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 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 战国铁农具

    D. 汉代耕作石画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关于春秋争霸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打击奴隶制度

    B. 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C. 阻碍社会进步

    D. 促进局部统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

    A.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 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 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 管仲改革壮大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A. 奖励军功

    B. 奖励生产

    C. 承认土地私有

    D. 推行县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每年的五月初五,很多地方都有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相传这是为了纪念

    A. 黄帝

    B. 屈原

    C. 孔子

    D. 老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 秦统一六国   B. 开创科举

    C. 西晋统一   D. 开元盛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秦朝时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中央官职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司隶校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随着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增多,某校初一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产生了研究兴 趣,围绕着他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展开了积极讨论,其中在思想上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统一文字   B. 统一货币   C. 焚书坑儒   D. 统一度量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A. 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学说   B. 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隋唐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D. 明朝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秦汉政权对巴郡的治理叙述错误的是(    )

    A. 秦时张仪建立巴郡并筑江州城

    B. 秦废除巴国的原有的土地制度,实行奴隶制土地制度

    C. 秦在巴郡实行军功爵制度

    D. 汉武帝推行蜀郡文翁办学的经验,培养人才,改变巴郡文化落后的状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各项,不属于秦汉时代巴郡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A. 培育出优良稻米   B. 丹砂开采的发展

    C. 柑橘种植发达   D. 大规模种植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两汉时期,手工业技术的成就不包括

    A. 用水排鼓风冶铁   B. 发明使用耧车进行播种

    C. 丝织业中使用提花机   D. 用植物纤维造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 “挟天子以令诸侯”   B. 实行屯田制

    C. 招贤纳士   D. 打败强敌袁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 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 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 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某学习小组准备较系统地研究我国古代有关农、林、牧、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他们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一天,秦孝公召集商鞅等大臣讨论富国强兵之策

    材料二: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帝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商鞅为秦孝公提出的与富国强兵有直接关系的变法措施主要有哪两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商鞅变法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请说出孝文帝“迁都”的有哪些历史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2)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

    (3)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4)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5)针对你家乡经济发展,请你提出两条好的建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