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4 题
  1. 在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读某中纬度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甲、乙两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B.甲位于南半球的阴坡

    C.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D.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2.丙地的地形可能是

    A.洼地          B.鞍部         C.三角洲          D.山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京时间6月22日6点,某校学生测得正午太阳高度是20°,则该校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A.30°E,46°34′N                   B.150°W,46°34′S

    C.120°E,36°34′S                  D.60°W,36°34′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我国某种灾害的分布情况,该灾害可能是

    A.地震           B.干旱         C.台风           D.洪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一水文站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的分割图,读图回答下题。

    下图中图例所代表的补给类型,正确的是

    A.1—冰川融水 2—季节性积雪融水           B.5—雨水 3—湖泊水

    C.4—冰川融水 5—浅层地下水             D.4—雨水 5—冰川融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北爱尔兰的东北部有一奇岩怪石海岸线──贾恩茨考斯韦海岸,称巨人堤或巨人岬,又称为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是由约4万根六角形天然的玄武岩石柱组成的海岸。据资料回答下题。

    该自然奇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冰川活动

    C.火山活动   D.流水堆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地下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2.图示区域沼泽土广布与水循环环节相关的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是安徽省各地级市分布及其人口构成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省地级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宿州  B.黄山   C.铜陵  D.合肥

    2.图中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是

    A.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B.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C.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分界线

    D.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图,对比该城市商品房均价与住宅土地均价两条曲线可知

    ①两条曲线的起伏均较大,并呈阶梯状变化

    ②长江西北区比长江东南区商品房均价总体水平高

    ③商品房均价最高的区域可能是中心商务区

    ④商品房均价为住宅土地均价的三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读华北某大城市郊区葡萄种植区及酒庄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

    A.东南部地势高                    B.东部昼夜温差较大

    C.中部光照充足                    D.西北部相对高度大

    2.该地发展葡萄种植、加工(酿造)和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其优势条件不包括

    A.纬度位置         B.交通运输

    C.市场需求       D.空气质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读美国底特律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年份中,该市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1840           B.1890           C.1920           D.1950

    2.下列关于该市人口数量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高出生率

    B.后期人口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

    C.前期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产业发展

    D.后期人口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读下面左右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甲、乙、丙三地与右图中降水季节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乙—②、丙—③             B.甲—③、乙—②、丙—①

    C.甲—②、乙—①、丙—③             D.甲—③、乙—①、丙—②

    2.影响左图中甲、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      B.西风控制时间

    C.洋流影响程度      D.平原面积大小

    3.左图中乙、丙两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和热带荒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在南线部署“丝绸之路”建设的新一条路径。下图为“中巴铁路模拟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巴铁路模拟线路图”的制作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GIS          C.RS           D.GPRS

    2.中巴铁路建成后,中国西南各省可利用铁路运输借道新疆,或仍借道广西利用海运开拓巴方市场,两者相比

    A.铁路运输路程短,且运速快             B.铁路运输运量小,但灵活性强

    C.海运成本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D.海运安全性高,且专业化水平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小米”手机的CPU采购于美国高通公司,其选择的原因最可能是

    A.技术好、品质好                 B.两公司协作关系好

    C.市场需求大                   D.价格低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造成下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工流动       B.高速公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工程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8分)

    (1)比较A、B两地风速、风向及图示时刻天气特征,将答案填写在下表中。(6分)

    风速(大或小)

    风向

    天气特征

    A

    B

    (2)B地易发生洪涝灾害,分析B地洪涝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简述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所采取的不同措施。(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2012年7月26日开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进行了一次为期25天的“穿越内蒙古高原”考察活动,行程中途经科尔沁地区。科尔沁沙地上流淌的西拉木伦河属于辽河流域,流域内留下近4000处古遗址,有规律地分布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西拉木伦河的重要支流)两岸。

    材料二 穿越内蒙古行程路线及西拉木伦河流域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1)“穿越内蒙古高原”行程中,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最东北角(恩和哈达)—→最西北角(500号界桩),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4分)

    (2)简述西拉木伦河的水文特征。(6分)

    (3)分析西拉木伦河流域古人类遗址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4分)

    (4)历史记载,科尔沁都是疏林草原之地;现在的科尔沁,疏林之下却只有干涸的沙地,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实行草场承包、定居围栏放牧是当前内蒙古沙地治理的普遍措施,但这种方式和游牧相比却出现了游牧不容易出现的草场严重退化现象,为什么?(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智利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部的陷落谷地冲积物深厚,这里是智利主要的葡萄生产区,其生产规模很大。

    材料二 智利国内能源缺乏,电价是周边国家的两倍;智利政府提倡优先发展本国丰富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电力项目。

    材料三 智利地理位置及葡萄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

    (1)智利是地震多发的国家,试分析该国多地震的原因。(4分)

    (2)试分析该国发展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6分)

    (3)简述智利发展清洁能源电力项目的有利条件。(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