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服/手蹑脚  绑/烘坊  华/渭分明

    B.益/肉复生  道/道树  翁/面有

    C.丽/岿然不动  讥/尾巴  热/手可热

    D.祷/路亡羊  傲/像画  蜕/宫折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亲睐   画时代   声名鹊起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凑合   连锁店   世外桃源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辐射   滞钠金   黄梁美梦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D.涂鸭   文刍刍   墨守成规  己所不与,勿施于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陕西省政府重视和支持各部门之间开展土地  防治的战略协商。

    ②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累,  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来做人。

    ③十二年前,有“黄金搭档”之称的偶像明星李冰冰和任泉  ,荣膺“天王天后”的称号。

    ④范玉顺教授提醒企业在采用新技术时,切忌 

    A.蜕化   往往   比肩继踵  旧瓶装新酒

    B.退化   常常   比翼齐飞  旧瓶装新酒

    C.蜕化   常常   比肩继踵  穿新鞋走老路

    D.退化   往往   比翼齐飞  穿新鞋走老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电信推出宽带免费提速措施,每Mbps降价约35%;手机流量大降价,每GB价格低至25元;推出流量大赠送、加装包“买一送一”、定向流量优惠、闲时流量优惠等。

    B.证明“你妈是你妈”,评劳模盖不齐8个公章,一岁孩子需要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这些事听起来像笑话,却实实在在出现在生活中。

    C.李克强欢迎莫迪正式访华,并表示,中印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发展事关两国25亿人民幸福的福祉,事关地区和世界发展繁荣。

    D.网络调查表明,中学生网络恶搞杜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知识素养缺乏、内心空虚、游戏人生等因素造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传统文化的修心

    张其成

    我们养生也好,做企业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好,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神”“心”。这个“神”从哪里来?我觉得要从“轴心时代”的经典中来,养生把握住这个“神”,然后就能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生存质量,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

    何谓“轴心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有的文化形态,比如说传统的宗教文化、伦理文化,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已经基本定型,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高峰,叫“轴心期时代”。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在“轴心时代”达到高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直至现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第二个“轴心期时代”。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并不是越来越进步了,整个人类文化至今没有走出第一个轴心期,即“轴心时代”的精神文化的高度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顶峰,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这些智慧,这些精神文化。

    落实在每一个人的修养上(包括身体、心灵两方面的修养),我们也发现“轴心时代”所创造的文化是养神的最好工具。就养神而言,仅仅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并不能保障人类必然享有幸福,而来自于“轴心时代”文化的智慧是解放保障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大助力。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都与人类“轴心时代”颇有渊源,它们无论哪一家都非常关注修心。修什么“心”?虽然各家说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师法“轴心时代”的文化经典。

    儒家讲“正心”。《大学》里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叫“三纲领”,归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然后逐步展开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心安理得。那怎么做呢?按照儒家的规程,那就是“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家“正”的这个“心”实际上就是仁爱之心。

    道家讲“静心”。《道德经》认为最高明的是“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回归到虚静的状态,所以,道家“静”的“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这个“自然”就是本然,指的是人本来的那个样子,不虚伪、不做作,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安然相处,自己的身心也和谐一体,不跟自己较劲。人本来的样子就是虚静的,所以道家讲要“静心”,修虚静之心。

    佛家讲“明心”。“明”的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平常心、虚空心、精静心,也就是人的本心,所以叫“明心见性”。佛家怎么“明心”?有副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外人”是指世外高人,是一些有很高智慧的人,一些超常的人,这些“世外人”是“法无定法”的。他们有没有法门?他们也有“法”,要有所依据。但又没有“法”,是“法无定法”,即没有固定的法门。下面一句是:“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天下事了犹未了”的“了”就是完结、了结,但是又是没有“了”,有的事情是没完没了,这就叫“了犹未了”。那怎么办呢?那我就“不了了之”呗,这就是佛家的大智慧——“明心”,即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那就不会纠结了,就能很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幸福感就提高了。

    (选自《东方早报》 2012.12.08,有改动)
    1.下列对于“修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要流派,无论哪一家都非常关注修心。各家流派在修心内容方面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它们都师法“轴心时代”的文化经典。

    B.儒家所讲的“正心”,归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也就是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

    C.道家的“静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与大自然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指的是人本来的那个样子。

    D.佛家讲“明心”。佛家的“心”是指慈悲心、平常心、虚空心、精静心,其实质就是人的本心。所以,佛家可以通过“明心”而明了“本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人类历史上有的文化形态已经基本定型,那个时代叫“轴心期时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高峰。

    B.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并不能保障人类必然享有幸福,而“轴心时代”所创造的文化有助于人们提升幸福感。

    C.儒家所“正”之“心”,实质上就是仁爱之心,它与道家所修的“虚静之心”是不同的;前者在善念基础上还有规程,后者更关注身心和谐。

    D.佛家“明心”和道家“静心”基本是相同的,都强调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是不可能出现第二个“轴心期时代”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在“轴心时代”达到高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B.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都从人类“轴心时代”的文化智慧中汲取了营养,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那个时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因素。

    C.儒家强调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心安理得。而道家则倡导要回归到虚静的状态,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安然相处。

    D.“明心”是佛家的大智慧,只有做到明于本性,就能很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幸福感自然也就提高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

    龙良骅

    (1)天空飘着小雨。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

    (2)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3)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4)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5)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地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沈从文的作品明媚而忧伤,在现代作家行列里,他是独特的一位,他笔下的人物,特别是跟他一样的那些乡下人,都是自然之子,秉承着天命,在原野里花开花落,像水一样,按着命定的流向流淌。

    (6)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总之,想尽一切办法逃避书本,去和自然亲近,去日光下认识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

    (7)美国学者金介甫说,如果要为中国现代作家排座次,鲁迅是当然的第一,沈从文是名副其实的第二!

    (8)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淹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第(1)自然段以雨起笔,用嫩嫩的鸟鸣、怯怯的蓓蕾等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细雨的特点,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B.沈从文的坟茔和墓碑都是奇特的,这说明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创作之路是一条异于常人的艰难探索之路。

    C.文章写拜谒沈从文墓的那对年轻情侣并非闲笔,意在表明沈从文的作品在年轻一代的读者中也具有影响力。

    D.作者从沈从文墓的特点联想到他的作品及其人生经历,坚信沈从文的作品会永恒,表达了心中的崇敬之情。

    E.文中多处使用反问、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精练准确,清新自然,具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2.为什么作者把沈从文称为“乡下人”?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答:
    3.根据文章,完成下列两题。(6分)

    (1)请从“衬托”的角度,对第(3)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

    (2)“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中“小书”和“大书”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4.请结合文意,并联系读过的其他作家的作品,简要分析“自然与文学”的关系。(6分)

    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吕祖泰,字泰然,吕夷简六世孙,吕祖俭从弟,常之宜兴。性疏达,尚气谊,学问该洽。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饮酒至数斗不醉,论世事无所忌讳,闻者或掩耳而走。

    庆元初,祖俭以言事安置韶州。既移瑞州,祖泰徒步往省之,留月余,语其友王深厚曰:“自吾兄之贬,诸人箝口。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当少须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及祖俭没贬所,嘉泰元年,周必大降少保致仕,祖泰愤之,乃诣登闻鼓院上书,论韩侂胄有无君之心,请诛以防祸乱。其略曰:“愿亟诛侂胄及师旦、周筠,而罢逐自强之徒。独周必大可用,宜以代之,不然,事将不测。”书出,中外大骇。有旨:“吕祖泰挟私上书,语言狂妄,拘管连州。”右谏议大夫程松与祖泰狎友,惧曰:“人知我素与游,其谓预闻乎?”乃独奏言:“祖泰有当诛之罪,且其上书必有教之者,今纵不杀,犹当杖黥窜远方。”殿中侍御史陈谠亦以为言。乃杖之百,配钦州牢城收管。

    初,监察御史林采言伪习之成,造端自必大,故有少保之命。祖泰知必死,冀以身悟朝廷,无惧色。既至府廷,尹为好语诱之曰:“谁教汝共为章?汝试言之,吾宽汝。”祖泰笑曰:“公何问之愚也。吾固知必死,而可受教于人,且与人议之乎?”尹曰:“汝病风丧心邪?”祖泰曰:“以吾观之,若今之附韩氏得美官者,乃病风丧心耳。”

    祖泰既贬,道出潭州,钱文子为醴陵令,私赆其行。侂胄使人迹其所在,祖泰乃匿襄、郢间。侂胄诛,朝廷访得祖泰所在,诏雪其冤,特补上州文学,改授迪功郎、监南岳庙。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回·忠义十》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之宜兴   寓:居住

    B.及祖俭贬所   没:通“殁”,死亡

    C.犹当杖黥远方  窜:放逐

    D.侂胄使人其所在   迹:踪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事将不测   其声呜呜

    B.请诛以防祸乱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吾宽汝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病风丧心耳  见凌
    3.把第Ⅰ卷文言文语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固知必死,而可受教于人,且与人议之乎。(4分)

    译文: 

    (2)祖泰既贬,道出潭州,钱文子为醴陵令,私赆其行。(4分)

    译文: 
    4. 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吕祖泰有什么性格特点?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5分)

    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东城送客马上

    宋•贺铸

    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③,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①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③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1)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

    (2)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3)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4)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5)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6)悦亲戚之情话,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8)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怀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行业战略联盟组成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做简要说明。(不超过80字)(4分)

    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你写一段文字来赞颂“书法之美”。

    要求:①必须使用排比、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②条理清晰,结构完整。③不少于50字。(5分)

    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