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31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 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一份职业结构, 据此判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8世纪末叶, 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政府的承认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    B.甲午战争前   

    C.甲午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2年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顺利闭幕。会议最终从法律上确定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了为推进公约实施的长期合作行动方案,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发达国家淡化其历史责任的倾向进一步明显,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政治意愿不足。下列有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等问题是全球造成的,必须由各国共同承担

    B.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问题的主要障碍

    C.联合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

    D.国际合作解决世界性问题成为时代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家)

    资本

    (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家)

    资本

    (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1872~1894

    53

    4 687

    9.6%

    103

    28 000

    57.3%

    1895~1913

    463

    90 810

    41%

    136

    103 153

    46%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   )

    A.始于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以电力作为能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反映了1912-1921年我国民族工业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行业

    企业名称

    经营者

    面粉、棉纱

    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振勋

    火柴

    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

    卷烟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照南、简玉阶兄弟

    化工

    永利化学公司

    范旭东

    A.轻工业发展较快      B.地区分布失衡

    C.重工业发展较慢      D.工业结构比例失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安于康乾盛世的余晖现状时,欧洲经过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这场“历史性的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    )

    A.电力的发现及其应用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C.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D.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恭亲王奕曾说:“中国(甲午战争)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这里,奕可能会(  )

    A.主张“全盘西化”           B.否定维护旧制度的一切做法

    C.要进一步发展近代化          D.提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

    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贴春联是中国的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当下最流行的是(  )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评价, 不正确是(  )

    A.促进历朝经济发展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目

    C.在封建社会前期起过积极作用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地广泛开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英国已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C.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2年在香港拍卖到两亿多港币的中国宋代葵花洗。这件瓷器盘口状如六瓣葵花,胎质细洁,釉呈天青色。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瓷器可能是北宋汝窑出品

    B.拍卖到天价,定为民窑烧制

    C.釉色为天青,是白瓷的成熟代表      

    D.该瓷器采用了典型的青花瓷工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11年3月,日本发生的地震和海啸造成日本多家著名电器和汽车配件厂大面积停产,与其合作的中国企业也大受影响,生产部分停滞。这一现象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哪一趋势 (   )

    A.多极化    B.多元化    C.全球化    D.贸易壁垒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下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数据。该数据表明(  )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

    汇储备

    15.5

    5.2

    14.6

    5.3

    100%

    A.美国一直垄断着世界经济

    B.欧共体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C.日本已经取得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D.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土地改革                   B.组织人民公社

    C.实施“一五”计划                 D.发动“大跃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面的情况,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是(  )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女子以猎装为主

    B.男子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

    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

    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特点是(   )

    A.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B.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D.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12年10月8日,美国纽约举行第68届哥伦布日游行,下图是一名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参加游行庆祝。一边是兴高采烈的庆祝,一边是土著印第安人后代的抗议,对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和评价。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立场、观点的是(  )

    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学说”  D.找到了“无主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2010年美国历史学家福尔索姆出版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一书,从是否符合史实的角度看,最不可能成为支持作者观点的是,罗斯福新政(  )

    A.“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

    B.“对劳资关系置若罔闻”

    C.“浪费性支出严重”

    D.“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们出行更加便捷,但不能选择       (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成为领先部门的除纺织业外,还有 (    )

    A.冶金业    B.化学工业     C.铁路业    D.航运事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42年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通商贸易的买办阶层兴起。右为美国学者郝延平统计的《买办在近代民族工业投资表》,从中可以看出(   )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买办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重化工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主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这反映出(  )

    A.官府控制商业       

    B.西周宗法制瓦解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业牧垦企业……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的统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1912年共有农牧垦殖公司59家,资本总额286万元;1919年已发展到100家,资本总额1 245万元……到20世纪20年代之后……许多农牧垦殖公司相继破产,而且相当普遍。

    ——《中国通史·近代前编》

    材料二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中国农牧垦殖公司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禾丰造纸厂“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

    (3)从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和禾丰造纸厂的相似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每一个时代的婚姻都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迁,成为人们了解整个社会的一个独特视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诗经》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礼记》

    “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

    ——《礼纬》

    材料二宋代婚姻观念有二:一是择偶标准变化,人们不像前代那样重门阀世族,而改为重金榜题名之人;二是婚姻关系中资财的成分很重,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特别计较婚姻关系中的物质财富。

    ——朱汉民主编《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

    材料三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士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于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

    ——徐继畬《瀛环志略》

    材料四 1922-1923年中国社会婚姻状况调查表

    类别

    人数

    自订婚人数及占比

    人数

    已婚者

    395

    21

    5%

    已订未婚者

    130

    20

    15%

    ——陈蕴茜、叶青《论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

    材料五 1950年《婚姻法》颁布……195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婚姻登记办法》,这意味着男女双方只需到政府登记即可办理结、离婚事宜,同时也意味着从制度上进一步保护了中国人的婚姻自由。更多的“父母之命”于此后宣告作废,当代中国的第一次离婚热潮也随之达到顶峰,很多中国人正是在此时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女人是有权“休夫”的。

    ——黄薇《一场观念与制度的革命》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婚姻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宋代婚姻观念变化的原因。

    (2)与中国传统婚姻相比,材料三中的英国婚俗有何特点?

    (3)材料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婚姻状况发生怎样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4)材料五中,当代中国社会的婚姻状况有何发展?分析这一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2·日照高三模拟考试)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7分)

    问题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父母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 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所占比例高达41.6%。截至2011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8分)

    问题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右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阶段

    留学方向和群体

    人数

    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

    留美幼童学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0人

    唐绍仪、詹天佑等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初:

    觉醒、救亡、革命阶段

    涌向日本的留学群

    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蒋介石、

    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民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

    自由发展阶段

    留美学生群

    推算人数达5362人

    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

    共计有1700名以上

    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

    总计在1600人左右

    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

    当在20000人以上

    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

    当在5000人以上

    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1979年到2000年:

    新发展阶段

    分布欧美日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教育部门派出的就达457700人

    陈竺(现任卫生部长)

    万钢(现任科技部长)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材料二  从1896至1945年的五十年间,中国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堪称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革命者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变卖嫁妆首饰一同赴日;钱恂任日本外交官时,带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和一个女婿去留学……

    留日经历,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衡量国是的新标准,解放了中国儒生禁锢的灵魂,掀起了一股一浪高过一浪的民主革命运动,所以“没有留日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孙中山如是说。

    材料三   百年留美几涨几落。自1872年开始,清政府共派出四批留美幼童。清末北洋的留美学生,在自然科学与人丈领域成果斐然。待到清华大学公费留美开始后,又培养了钱学森、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其中相当多的人,在朝鲜战争前后回到新中国效力。

    (1)材料一表格中作者把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称为留学的拓荒阶段,试推测他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一表格,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动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留日生、留美生的不同之处。近代留学运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