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语言应用 2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大/诺言好/角之势/人才济济

    B.酒/抚恤饯别/道步履蹒然泪下

    C.料/追尽职守/然长逝

    D.琶/学/嵘岁月/字句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蛰居帐篷发帖子再接再励

    B.急躁安祥麻风病成群结对

    C.陷阱九洲哈密瓜不明就里

    D.葱茏嬉戏吊脚楼至高无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江苏劳特斯集团总裁徐勤虎,一直在捉摸怎么将中国的“五行”之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进而建成一种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

    B.综艺节目的人文化走向必须确立“观众本位”的传播观,即在节目中以人为本,尊重观众,为观众传递文化知识,从而满足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味需求。

    C.全国数十家网上书城发展炙手可热,据估计,2012年中国大陆图书零售市场将有50%的市场份额被网络书店分食。

    D.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转基因”食品也受到人们的质疑,不过,作为一种新技术运用,它和“毒牛奶”“地沟油”不可同日而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B.节前,股票指数围绕2400点整数关口来回震荡,节后市场能否突破这一关口,维持强势上攻趋势,关键看节假日期间将出台的相关政策。

    C.高中新课程改革自从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逐步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走向“合作、探究”的自主式学习。

    D.红十字会接连陷入信用危机,问题在于我们的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整个慈善业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在《红楼梦》《水浒传》两部古典文学名著中任选一部,对出下联。(4分)

    上联:西游记,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下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则新闻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语言通顺,60字左右。(5分)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中国建筑师王澍于27日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成为获得这项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中国公民。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

    王澍的作品强调手工工艺和地区特色,会经常利用从被拆毁的建筑中回收的旧砖瓦作为自己作品的建筑材料。与贝聿铭不同,王澍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扎根于中国。因而评委会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600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鹤汀凫渚,________;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3.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杜甫《登高》)

    5.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去则县之县:通“悬”,悬挂

    B.坐左转修武令坐:因犯……罪

    C.事亡如存事:侍奉

    D.蕃常疾之疾:嫉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谏争不合作《师说》以贻之

    B.唯蕃能致焉或师焉,或不焉

    C.蕃因与窦武谋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D.若陈蕃之徒之二虫又何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璆下陈蕃之榻,使者造假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特点。

    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C.陈蕃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

    D.陈蕃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5分)

    译文:

    (2)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3分)

    译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3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选自《白居易·草堂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小题。(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小题。(9分)

    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是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比如,红、橙、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空和寒水的颜色,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

    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5是红色、数字6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喻形式。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于是,科学家开始提出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卡列哈斯说:“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的。”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平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这种互相联系可能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

    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联觉现象。一些人用基因来解释这个问题。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一人具有联觉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人。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

    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在数学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也有人认为,联觉能力与一个人的创造力有关,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联觉能力。

    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识和意识行为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许多专家指出,使声音和物体形状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可以成为语言和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粒种子。

    1.下列关于“联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联觉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紊乱现象,它是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和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

    B.联觉现象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D.联觉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者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联觉作为一种感官混合现象可以表现为:声音能够“看”到,色彩能够“触摸”到,形状能够“嗅”到,等等。

    B.颜色感觉极易产生联觉,色调的浓淡往往使人产生远近之感。“近山浓抹,远树轻描”的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效应。

    C.联觉现象只在一部分人中出现。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

    D.联觉现象的研究对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3.根据文意,下列诗文中,不含联觉现象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B.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牛汉《吊念一刻枫树》)

    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D.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何?(吕本中《采桑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篇人物传记文字,完成文后习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稿,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根据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2.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3.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4分)

    4.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爱逆着光走,只为接近太阳;我爱逆着风走,只为与风更亲近。”生活中,逆行的海水会掀起一道道波浪,逆行的大鸟欲在风中锤炼着翅膀,而逆行的车辆可能车毁人亡……

    一个人在逆行中,会得到什么?

    读了上述文字,会引发你哪些体验、感悟或思考?请准确审题,自拟标题,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