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4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浑浊的污流,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

    ①沃野千里   ②繁花似锦       ③碧波荡漾   ④星光灿烂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①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就是以货物运载为主的飞船,一次能装载6吨多物资。

    B. 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C. 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 近年来,许多开发商纷纷以“绿色住宅”为招牌,但对绿色住宅的内涵却不甚了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B. 《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C.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 《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的一项是 (   )

    A. 羁绊 (pàn)    行辈  (xín g )   屹立 (yì)       风雪载途 (zài )

    B. 冗杂 (rǒng)   晦暗 (huì)     嘱咐 (zhǔ)      如法炮制 (páo)

    C. 闭塞(sāi)     撺掇 (cuān)     幽悄 (qiǎo)     装模作样 (mú)

    D. 糜子 (mí)     眼眶(kuàng)    蓦然 (mò)       大彻大悟 (ch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行辈   凫水   弄潮   大失所望

    B. 明淅   严峻   斡旋   兴高彩烈

    C. 亢奋   蓦然   羁拌   惊心动魄

    D. 诱惑   燥热   辨论   人情事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只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教师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2)唯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3)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4)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两个句子与例句组成排比句。(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

    例句:除夕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①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⑴悉如外人(____________)             ⑵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良田      无论   B. 绝境      问津

    C. 问讯      间隔   D. 交通      妻子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6.第一自然段中①处应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自然段中②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很多请任意写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并解释意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遂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选文第1自然段中说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与第2自然段“我却还以为船慢”是否矛盾?为什么?

    2.第2自然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从第1,2,3自然段中各有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写在横线上。

    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1自然段第3句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 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第3自然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2自然段中的“歌吹”。

    D. 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2自然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5.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     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苛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1.为神魔称舒施尼的发明为“最糟糕的发明”?请至少列出两条理由。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请再为治理“白色污染”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或为消除“白色污染”拟一条公益广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冰窗花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①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深深的牵挂和思恋。

    【注释】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1.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分析其表达作用。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 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 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 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 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4.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根据要求作文

    (1)题目:我不再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空想、贫穷、想爸爸、赶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②写成一篇不少于600的文章。.

    (2)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不能离开话题范围;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