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浣 溪 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①。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此处是诗人自指。
    1.这首词上阕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用意是什么? (4分)
    2.词的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它包含了哪几重意思?(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躬亲辨证家谕户晓兴高彩烈

    B.繁锁奢靡专心至志冥玩不化

    C.缱蜷逻缉一愁莫展惩一儆百

    D.拮拘追朔一笔勾消千锤百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家书店店堂不大,书种不多,但品位甚高,所以我经常光顾

    B.望霞亭依山傍水,漱石枕流,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其间,酝酿出多少有趣的故事。

    C.在鱼龙混杂的好莱坞,派克总是那样谦逊,与人为善,人们提起他都赞不绝口。

    D.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这样的人才是精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玛雅文明衰落之谜
    ①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100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造成了玛雅人口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了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分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里查德森·吉尔是最早提出这个假说的人。
    ②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人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为分析对象,他们发现,这个地区每隔若干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从公元9世纪(亦即玛雅文明的顶峰)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
    ③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获得的水资源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多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是九年、三年和六年。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英才对水资源的依赖也就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的一击。
    ④在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被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化衰落的唯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或许更为复杂。
    1.从原文看,下列说法不属于“干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观点的有力证据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发现,一些非常严重的干旱每隔若干年就会降临玛雅人生活的地区,并引发玛雅文明的衰退。

    B.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他们的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使他们越来越依赖水资源,这使玛雅人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

    C.玛雅文明在进入了鼎盛时期后,农业的高度发达和人口的严重膨胀导致了文明的消亡。

    D.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三次最严重的旱灾发生的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生态危机,也有人认为是人为因素,还有人从自然灾害对玛雅人的侵害入手进行假说。

    B.里查德森·吉尔最早提出了大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但是,这一假说直到2001年霍德尔等人找到了直接证据后,才得到了确认。

    C.在玛雅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气候的变化对其一直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促使玛雅文明一步步地走向衰落,并有可能导致了它在公元10世纪的崩溃。

    D.玛雅文明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目前有关其衰落的各种说法均属假说,但科学家们并不否认包括干旱在内的气候变化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玛雅文明从开始到鼎盛再到最后衰亡,经历了7000多年历史。

    B.公元8世纪,既是玛雅文明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玛雅文明衰落之时。

    C.城市规模扩大和神庙、纪念碑的建造标志着玛雅文明的兴盛。

    D.玛雅地区如果不发生干旱,玛雅文明就永远不会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22分)
    用来浪费的时光
    安 宁
    常常怀念那些被浪费掉的时光,它们像一粒粒闪光的糖果,在我人生的途中,以最甜美的滋味,诱惑着忙碌到灵魂而不得安宁的我,一次次溯游而上,回到那些曾经被父母老师责骂的岸边,小坐,或者流连。
    年少的时候,会逃掉老师的课,与几个伙伴,跑到学校旁边的果园中去,偷偷采摘已经开始有了成熟芳香的苹果。常常是看守园林的中年男人,在一头追赶做托儿的伙伴,而我则在另一头,将一个又一个红硕的苹果,贪婪地塞入鼓鼓的书包里。及至觉得可以大快朵颐的时候,才在看林人发觉上了当的叫骂声中,嘻嘻笑着遥遥丢给他一个得意的鬼脸,去跟伙伴们会合。很多时候,那些大而红的苹果,会将课本压得起了皱褶,或者留下难看的印痕;也会因为贪吃,而回家拉了肚子,被大人们责骂;甚至连第二天的考试,都给忘记,等到了教室,才发现书包里的文具,全都丢在了那片向阳的山坡上。
    可是却在梦里,都念念不忘山坡上那温暖洒下的阳光,鸟儿在头顶悠闲飞过,叫声惊动安静午休的草茎,桐树阔大的叶子铺展开来,犹如一把巨大的伞,给我们半睡半醒的梦遮挡过往的风尘。那样的时光,是夹在书本里透明的糖纸,或者在地上快乐跳跃的弹珠
    我还会想起生病在床的那些时日。是因为工作的时候,疲于奔命,身体起了病变,罢工不行,只好入院修养。值班的护士有弯月一样含笑的眉眼,会在唤我吃药打针的时候,哄小孩子一样地,说一声:乖,听话。我总是会在这句话后,将自己变成一只温顺的小猫小狗,任她给我注射针剂或者冲一杯杯苦涩的中药。我迷恋她手腕上叮当作响的藏式银镯,是山泉水清脆流过的声响。我喜欢看她穿梭在各个病床前,柔声细语地提醒病人平日的注意事项。我还会看到她洁白的护士服里,流溢出的一抹淡粉,或者浅蓝,那是她想要展露却又无法展露的可爱的棉布小衫。
    更多的时候,病房里安静到可以听得到每个人的呼吸,甚至是心跳。我听见风从春天的树梢上吹过,它还掀起了某个小孩子的衣角。有不知疲倦的清洁工人,在扫着庭院里的尘灰,扫帚划过路面时,发出有节奏的刷刷的声响,这样的声音,因为病房的寂静,而愈加的清晰,闭上眼睛,我不禁想起儿时父母早起打扫积了一夜的雪花,或者落叶的情景。
    知道疾病不会快快退去,便索性将工作忘在脑后。平素里买来没有时间翻看的书,那时便成了最奢侈的享受,每一页文字,都不舍得读完,似乎翻过去,这样散漫幸福的时光,也会跟着成为过去。假若在工作之中,突然因为别的事情,要占去宝贵的时间,那么,或许会因为这样的浪费,而觉得心疼。可是任性霸道的疾病,却让我在无能为力之时,用自己轻易不会舍得“浪费”的闲散光阴,将我一路疾奔的灵魂,重新安放在从容向前延伸的轨道。
    生命中有多少光阴,值得这样放纵浪费掉呢?一路走着,每一条格言,都会告诫我们,要惜时如金,要珍爱春光;可是,当你行至那终途,回首观望的时候,才会明白,真正对时光的善待,很多时候,原是孩童一样,肆无忌惮的浪费。那些读书时迷离恍惚的瞬间,那些在清晨的床上眷恋不起的慵懒,那些将毛线织了又拆的时光消磨,那些在午夜的电影院里,看荧幕上下爱情妖娆绽放的寂寞,那些东游西逛、不务正业的年少时光,正是它们,一点点地串联起我们庸常的人生,并给予这一程生命,闪亮的光华。
    1.如何理解“那样的时光,是夹在书本里透明的糖纸,或者在地上快乐跳跃的弹珠”在文中的含意?(4分)
    2.文章详细描写“我”病中遇到的值班护士,作用是什么?(6分)
    3.“我”“常常怀念那些被浪费掉的时光”的理由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6分)
    4.“真正对时光的善待,很多时候,原是像孩童一样,肆无忌惮的浪费”。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请分析其观点和态度。(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有删节)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著作:即著作郎,古代官名。③隐囊:靠枕。④三九:即三公九卿,封建王朝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⑤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冠:成年

    B.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顾:拜访

    C.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快:豪爽

    D.是犹求饱而懒营馔馔:食物

    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的丑态的一组是     (   )
    ①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②耻涉农商,差务工伎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⑤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                   ⑥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鄙视腐化无能的南朝士族,认为那些没有学术的贵游子弟只会讲究华美服饰、排场
    器用,一旦遭了乱离,将可能处境悲惨。

    B.劝勉读书,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了有学问才艺的人可
    以随处安身的道理,条分缕析,有说服力。

    C.作者认为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士、农、工、商等阶层应该各司其职,平等
    相待,做好自己的专业。

    D.作者认为,时局动荡,要想安身立命只能靠自己的艰辛努力,多读书从而谋得一技之长,没有捷径可走。同时讽刺了那些依赖靠山的贵族子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4分)
    2.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3分)
    3.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语言表达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使前后的语意连贯。(4分)
    每到岁末年初,心中就会升起一种惆怅。中国人过年总是图个热闹,那热闹 ________使我倍感寂寞,________对我而言,过年无非意味着又一段生命的日子永远流失了,而在觥筹交错人声鼎沸之中,这件最重要的事情遭到了一致的忽略。我________觉得我的旧岁如同一个逝者,我必须远避尘嚣,独自来追悼它,________便是对逝者的亵渎。
    2.下面是校园名谣《菁菁校园》的部分歌词,请根据给出了句子仿写。(6分)
    菁菁校园,
    青春和理想,在这里蓊蓊郁郁地生长;
    友谊和纯洁,在这里纷纷扬扬地播撒;
    知识和力量,________
    烦恼和痛苦,________
    3.以“典丽的辞句”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改变原意)(5分)
    散文的美,不在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亦不在于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3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举行,成都支教老师胡忠、谢晓君夫妇当选“感动中国人物”。 2000年,胡忠辞去成都石室联中教职,告别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来到海拔3800多米的甘孜州西康福利学校,当了一名志愿者老师。此后的12年,他拿着每月约300元的收入,以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照顾着这里的143个孤儿。在他来到这里的3年后,妻子谢晓君带着女儿,追随丈夫的脚步来到甘孜,现在她是当地牧区一所九年寄宿制学校的一名老师。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要求: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