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13 题,多选题 3 题,填空题 2 题,实验题 1 题,解答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3 题
  1.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于体育比赛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跑完800 m比赛,指的是路程大小为800 m

    B. 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 m,指的是位移大小为4.50 m

    C. 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两个加时赛,共需10 min,指的是时刻

    D. 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 该硬币可以看作质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定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x甲=3m,x乙=-5m,因为甲的位移为正,乙的位移为负,所以x甲>x乙

    B. 甲、乙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50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必定相同

    C. 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D. 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以的平均速度完成前路程,以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的路程,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5年9月2日,“抗战专列”在武汉地铁4号线亮相,赢得乘车市民纷纷点赞。若该地铁列车先从甲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位移L后,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也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恰好到乙站停下。则列车从甲站到乙站所用时间为(   )

    A.    B. 2   C. 2   D. 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行驶的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10s后指针指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加速度约为

    A. 1.1m/s2

    B. 2.0m/s2

    C. 4.0m/s2

    D. 6.0ms/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辆汽车以25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以大小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2s内与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3   B.16:25   C.2:3   D.16:9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s内的位移为x,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m.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则(  )

    A. 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B. 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

    C.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

    D.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2,对任意1 s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

    B. 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

    C. 某1 s末的速度比前1 s末的速度大3 m/s

    D. 某1 s末的速度比前1 s初的速度大6 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A. 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 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C. 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D. 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人在t=0时刻,开始观察一个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现在只测出了该物体在第3 s内及第7 s内的位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B. 能够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C. 能求出第3 s末到第7 s初时间内的位移   D. 能够求出该物体的加速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从图象上可知(    )

    A. A做匀速运动, B做匀加速运动

    B. 20s末A、B相遇

    C. 20s末A、B相距最远

    D. 40s末A、B相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3 题
  1.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零时刻起,汽车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2 s

    C. 0时刻的初速度为10 m/s

    D. 刹车过程的位移为10 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 t=2s时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均改变

    B. 在1~3 s内质点做加速度为–2 m/s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C. 前3s内的位移大小为4m

    D. 在2~3 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与1~2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段相等部分,一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到达各点的时间分别用tA、tB、tC、tD、tE表示,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之比vB:vC:vD:vE=1:2:3:4

    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中tE=2tB

    C. 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等于B点的瞬时速度

    D. 通过每一段时,其速度增量均相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有一种照相机,其光圈(通光孔径)随被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估测该种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石子从地面以上H=5.5m的高度下落,每块砖的平均厚度d=6cm,则该相机的曝光时间约为__________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他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2cm的遮光板.然后他利用气垫导轨和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t1=20毫秒,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2=10毫秒,遮光板从离开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2s,请你根据上面他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为___m/s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如图所示为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每隔4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画出了四个计数点,但第3个计数点没有画出.由图中数据可求得:

    (1)该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

    (2)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_cm;

    (3)打第3个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_________m/s,,这条纸带的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3 题
  1. 从离地面高为H=125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取g=10m/s2.)求:

    (1)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

    (3)最后1s内小球下落的位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火车由甲地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加速运行到乙地,又沿原方向以a/3的加速度匀减速运行到丙地而停止.如甲、丙两地相距18km,火车共运行了20min.求:

    (1)火车由甲地到丙地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3)火车的加速度a的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0.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200m处以5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

    (1)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多大?此时甲离出发点多远?

    (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