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连线题 5 题,选择题 1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连线题 共 5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要他赶快低下头,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十日谈•第四天故事》摘要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的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作新娘,即使她的尊容会使那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色。”

    ——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对“人”的认识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莎士比亚对“人”的认识产生变化的原因。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作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国际经济治理规则的主导者和霸权国家,美国最能够从现今的国际经济规则中受益。……但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国并未对此承担对应的责任,从而造成其自己一手缔造的全球化陷入困境。

    ——2016年10月1日李少丹《欧美版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自我狙击》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美国与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10月5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关于中国出兵朝鲜问题表明了苏联政府的态度。他在电报中说:“当然,我也考虑过,美国尽管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仍可能为了面子而被拖入大战,这样一来,自然中国将被拖入战争,苏联也将同时被拖入战争。”

    1951年6月4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关于美国在朝鲜应采取政策问题的听证会上指出:“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就会给俄国一个合法的借口干涉这一战争,中苏之间的条约具备这样的性质,同时中国人也会根据这个条约,要求俄国人这样做

    ——摘编自齐德学《中苏同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用》

    材料二“如果美帝国主义真正进攻我们的大陆,那就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战争问题,我们和苏联已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打起来,就是全面性的打。”“我们今天不是孤立的,我们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美国和联合国都晓得它要发动战争,那就意味着这是世界大战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不敢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积极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矛盾的。认为应该拥护西方文化,甚至全盘西化,正因为如此,要“打倒孔家店”,甚至主张废除汉字等等。但即便是最激进的西化论者的陈独秀也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为何如此?这是由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加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形式的复杂性决定的。

    材料二“文革”中的破“四旧”使传统文化受创,导致改革开放初期,物质进步而道德滑坡,再兴儒学成为时代需要。国际社会儒风大兴,纷纷建立“孔子学院”,新加坡在80年代将现代企业管理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与儒学相结合,发展新儒学,这给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以不少启示。1995年,《中华儒学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儒学与企业管理》、《儒学与现代公关》、《儒学与生态环境》等。电视、网络等媒体也纷纷介入新儒学的建设中。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新儒学兴起的原因。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你对当代振兴儒学的建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

    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材料二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2 题
  1. 1963年,为避免误解或相互矛盾的信息造成“战略迷雾”,一条连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危机控制直拨通讯线路”投入使用。这条热线

    A. 导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B. 有利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C. 改变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   D. 体现出核危机笼罩下的一种相对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世纪初,美国建立首都哥伦比亚特区时,国会根本没有考虑单独给最高法院盖办公楼,仅在国会大厦的一楼给它留了一个房间。这反应出当时美国

    A.司法部门权力比较软弱

    B.司法权从属于立法权

    C.联邦宪法没有得到落实

    D.不重视法律制度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功能主义者预测,超国家组织的存在及其成功,将激励原本抱怀疑态度的社会群体接受欧盟或欧共体。材料表明

    A. 欧盟被社会群体完全接受   B. 超国家组织有利于经济区域化

    C. 欧盟已改变国际关系格局   D. 欧共体成员国已失去国家主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级各极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

    A. 扩大了地方权力   B.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较为便宜。”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   B.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    )

    A. 遵义会议   B. 国民大革命   C. 重庆和谈   D. 社会主义改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B.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 二重证据更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贵旅政治走向衰落

    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

    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37-1946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废除了地租中超经济剥削以及消除了高利贷剥削的成分(如预租和押租),同时规定最高地租额不得超过土地正产物的37.5%,并提出“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原则。这些措施的主要作用在于

    A. 奠定了抗日胜利的物质基础   B. 调动全民抗战的热情

    C. 宣传了中共的社会经济政策   D. 打破日军的经济封锁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   B.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

    C. 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   D. 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哪一价值观念

    A. 平等自由   B. 城邦优先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