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推断题 2 题,实验题 1 题,填空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

    B.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

    C.施肥时,农家肥草木灰(有效成分K2CO3)不能与氮肥NH4Cl混合使用

    D.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金属性越强

    B.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一定越强

    C.Si、P、S、Cl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

    D.F﹣、O2﹣、Mg2+、Na+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1.0mol·L-1KNO3溶液:H+、Fe2+、Cl-、SO42-

    B.pH=1的溶液:NH4+、Al3+、SO42-、Br-

    C.0.1 mol·L-1FeCl3溶液:NH4+、H+、I-、SCN-

    D.常温下,在c(H+)水·c(OH-)水=10—26的溶液中:K+、Fe2+、Cl-、NO3-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4g H2O2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11.2 L由CH4和C2H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2 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 1 NA

    D.25 ℃,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将Al2(SO4)3、NaOH溶液相互滴加

    鉴别Al2(SO4)3、NaOH溶液

    B

    向AgCl悬浊液中滴入少量KI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说明KSP(AgCl)>KSP(AgI)

    C

    向NaHS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HS-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3Zn-6e-+6OH-===3Zn(OH)2

    B. 放电时,正极区溶液的pH减小

    C. 充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阳极有1 mol Fe(OH)3被还原

    D. 充电时,电池的锌电极接电源的正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0%、40%、4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平衡常数值为2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1.0 mol·L-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2 题
  1.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各能级中的电子数相等;C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A原子的相同:D为它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E和C位于同一主族,F的原子序数为25。

    (1)F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在A、B、C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回答)         

    (3)元素B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远高于元素A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主要原因是         

    (4)由A、B、C形成的离子CAB-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则CAB- 的结构式为          

    (5)在元素A与E所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A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6)由B、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右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          

    (2)B→C的反应条件为             ,E →F的反应类型为            

    (3)D的结构简式为            

    (4)符合下列条件G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的为         (写结构简式)。

    ① 能使 FeCl3溶液显紫色;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③lmol该物质最多可消耗3molNaOH。

    (5) G→H的化学方程式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某同学用该原理在实验室探究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1)若分液漏斗中氨水的浓度为9.0mol·L-1,配制该浓度的氨水100mL,用到的玻璃仪器有100mL容量瓶、烧杯、量筒、玻璃棒、        

    (2)甲装置不需要加热即能同时产生氨气和氧气,烧瓶内固体X为       

    (3)乙装置的作用是          ;写出受热时丙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当戊中观察到           现象,则说明已制得硝酸。某同学按上图组装仪器并检验气密性后进行实验,没有观察到此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如何改进装置         

    (5)改进后待反应结束,将丁装置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为测定试管丁内硝酸溶液的浓度,从中取1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滴定前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有少量气泡,请选择排出气泡的正确操作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碳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C、CO、CO2在实际生产中有如下应用:

    a.2C + SiO2 Si + 2CO      b. 3CO + Fe2O32Fe + 3CO2

    c. C + H2OCO + H2         d. CO2 + CH4CH3COOH

    上述反应中,理论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2)有机物加氢反应中镍是常用的催化剂。但H2中一般含有微量CO会使催化剂镍中毒,在反应过程中消除CO的理想做法是投入少量SO2,为弄清该方法对催化剂的影响,查得资

    料如下:

    则:① 不用通入O2氧化的方法除去CO的原因是             

    ② SO2(g) + 2CO(g) = S(s) + 2CO2(g)   △H =            

    (3)汽车尾气中含大量CO和氮氧化物(NO)等有毒气体,可以通过排气管内壁活性炭涂层、排气管内催化剂装置进行处理。

    ① 活性炭处理NO的反应:C(s)+2NO(g)N2(g)+CO2 (g) ∆H= - a kJ·mol-1(a>0)

    若使NO更加有效的转化为无毒尾气排放,以下措施理论上可行的是:            

    a.增加排气管长度           b.增大尾气排放口

    c.添加合适的催化剂          d.升高排气管温度

    ②在排气管上添加三元催化转化装置,CO能与氮氧化物(NO)反应生成无毒尾气,其化学方程式是            

    (4)利用CO2与H2反应可合成二甲醚(CH3OCH3)。以KOH为电解质溶液,组成二甲醚——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工作时其负极反应式是           

    (5)电解CO制备CH4和W,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生成物W是          ,其原理用电解总离子方程式解释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