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B、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同治十二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

    A.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报刊杂志与“第三期”有关的是

    A.《万国公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部《l860:圆明园大劫难》让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感受到了刻骨的“记忆”。与这个“记忆”有关的侵略者是

    A.英法联军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诗句中,颂扬左宗棠收复新疆业绩的是

    A.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对新疆的争夺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C.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主题相符的是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②邓世昌浴血黄海海战

    ③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④革命党领导武昌起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公车上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自鸦片战争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一张民国十年发行的航空邮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张邮票发行于

    A.1912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

    A、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B、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想

    C、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D、都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_________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国共合作      D.抗美援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历史课上,孙老师展示了下面这幅历史地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以下对“星星之火”理解正确的是(   )

    A.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的道路

    B.建立乡村农委会组织,领导农民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建立城市工委会组织,策动市民暴动,夺取中心城市的道路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27年是国共两党关系发生重大转折时期。下列历史事件发生1927年的是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井冈山会师     ④红军长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①遵义           ②吴起镇

    ③武汉           ④会宁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回顾长征之路,追寻红色记忆。宣告红军两万五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A.渡过金沙江    B.遵义会议

    C.吴起镇会师    D.甘肃会宁会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一一陈天华《猛回头》

    (1)材料一中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4)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有益的历史教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找救国道路,进行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主要特点

    相关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以下是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相关的图文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_

    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简单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自强、求富——__________________一—三民主义——_______________。

    (4)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材料二中的“日出东方”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星火燎原”指什么?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4)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