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6 题,填空题 2 题,综合题 1 题
中等难度 2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6 题
  1.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为我国某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1.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A.西气东输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水土保持工程                     D.南水北调工程

    2.A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分别为

    A.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B.流水作用、向西南方向输送

    C.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          D.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3.关于该工程生态影响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施工产生的大量弃渣易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B.无助于解决受水城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问题

    C.进一步加剧沿线地区的荒漠化程度

    D.从根本上解决了受水城市严重缺水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6—8题。

    1.北大荒是指: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

    2.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3.“北大仓”的发展方向应是: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草       C、大力发展工业       D、生态农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关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的正确叙述是

    A.第一次产业转移移入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

    B.80年代本区的环境污染不断好转

    C.90年代至今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D.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欠发达的内地转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部门是(   )

    A.畜牧业     B.谷物种植业     C.园艺业     D.迁移农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

    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14~15题。

    1.以上两地所反映的农业景观差异很大,其分界线大致是下列中的

    A.200mm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等温线   C.太行山脉    D.大兴安岭

    2.造成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的时期是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水源地水质状况,应选择的最佳方法是

    A.调查访问法   B.问卷调查法     C.野外实地考察法    D.文献资料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入海径流量减少,入海口盐度升高    B.长江下游径流量增加

    C.沿线地区水旱灾害加剧              D.沿线地区农业减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饮食文化纷呈异彩。在《清稗类钞》里,就记述了清末之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材料,完成19~20题。

    1.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A.共同性特征  B.开放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

    2.“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

    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倍受世界关注。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21~23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

    A.水土流失严重     B.农业基础薄弱

    C.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D.自然资源不足

    2.我国政府为了推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保护西部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③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3.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中,该图所示的争议双方不能体现的是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阶段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发展问题       B.贫困问题     C.生态问题        D.人口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读江西省某山区县1970~2000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回答26~27题。

    年 份(年)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水含沙量(%)

    粮食总产量(万吨)

    人口(万人)

    1970

    39.7

    100.6

    1560

    18

    1.3

    9.9

    41.5

    2000

    20

    132.8

    1080

    25

    3.8

    12.5

    62.8

    1.从1970年至2000年,下列各项统计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森林覆盖率    B.河水含沙量   C.人均耕地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2.造成该地30年中粮食单产变化的原因是

    A.耕地面积增加                      B.人口增长加快

    C.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              D.农业科技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最有希望获得快速发展的地区。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据此回答28~29题。

    1.松嫩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具有的优势条件有(  )

    A.人均耕地多  B.单产高   C.交通便利  D.水热条件较好

    2.近年来,齐齐哈尔依托地缘优势发挥绿色农业,积极打造“绿色之都”的城市品牌。下列有关“绿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

    B.绿色农业就是生态农业

    C.绿色农业的生产对象是绿色植物

    D.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农业生产都是绿色农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我国建设长江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31~32题。

    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

    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图为“鲁尔工业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3~34题。

    1.下列有关鲁尔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中,不正确的是

    A. 丰富的煤炭资源                B. 广阔的市场

    C. 丰富的铁矿资源                D. 丰富的水源及便利的水运

    2.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① 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 鲁尔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较低  ③ 鲁尔区用地紧张  ④ 鲁尔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关于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相似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岛国,而且都是其所在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B.传统工业的发展都依赖于便利的海运,以“临海型”布局为主

    C.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D.农业都以种植业为主,且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广东省从2000年6月1 日开始禁止使用红砖,主要原因是(  )

    A.红砖的生产成本高    B.红砖的质量差

    C.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D.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该图为“西电东送示意图”,有关西电东送地理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大批输电线路和电站的建设,将会创造就业机会,缓解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困难。

    B.西部水电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可以使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更合理,更具有可持续性

    C.西电东送为西部省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D.西电东送建设成本高,输送过程中电力损耗巨大,因此目前东部地区应该以建设太阳能电站和核电站为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读美国东北工业区和鲁尔区图,回答38—40题。

    1.美国东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

    A.丰富的铁矿    B.丰富的煤矿    C.充足的水源    D.便利的水陆交通

    2.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

    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B.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D.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3.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中新网2009年2月5日电综合消息,自去年入冬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目前,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面对特大干旱,农业部启动抗旱一级应急响应,国家防总也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

    1.图中①②③表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其中①是__ ,②是 ___ ,③是。

    2.从位置上看,旱灾严重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受灾粮食作物主要是___ 。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我国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________。

    3.图中②自然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4.从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来看,A地区的重要任务是________,B地区的重要任务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________平原缺水问题。该线路主要沿

    ________运河向北输送, 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________段。

    2.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差的是________线方案,输水线路最短的是________线方案。

    3.南水北调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效益,也具备生态意义。 但是,也有可能带来环境问题,如:________

    4.解决北京地区缺水问题,除了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读下图与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1: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材料2: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材料3: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材料4: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乙图中E河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1分)

    2.该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________。

    3.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5.该市为促进经济转型拟建一高新技术开发区,请在乙图中A、B、C、D四处选一合适位置并简述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