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6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李煜词看古典诗词的精神世界

    李工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以“礼”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文化曾经造成了中国人缺少个性、没有主体意识的仆从心态,从而在皇权专制社会里,不得不在话语中掩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诉求才得到了真实的表达。

    历史的本来面貌很难在官方的史书中得到客观地再现,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有现代史学家陈寅恪“以诗证史”的独辟蹊径的创见。有人指出,唯读古典诗词才能窥见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才能领略中国历史社会的真实风貌。古典诗词的这种精神世界,赋予了它们文学之外的又一层意义。

    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观念中,李煜仅是个不足挂齿的亡国之君。不读他的词,你只能知道他是南唐后主,是一位治国乏才软弱无能的小皇帝。你不会想到,他原来是位杰出的词林大家,他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词作,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在人类可见的将来,只要人类的苦难没有历尽,相信李煜的词仍然拥有广泛的读者,因为那是作者在经历天堂到地狱般的落差后,悲至极处才有的超越自我的悲天悯人情怀。当代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认为,李煜的词“与《红楼梦》都不是国家关怀,是天下关怀,是普世关怀”。这样深得李煜词思想情感真谛的点拨,为普通读者打开李煜词中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把少走弯路的钥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一种让人愁不起来的愁,一种超越自我、忧患人类的愁,一种将自身的情感和思绪融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才有的愁。这样的愁透着“阅尽人间春色”的凛然大气,直逼人的心灵深处。这样的愁,源自人间永恒的苦难,不仅像江水东流一样无奈,也像江水东流一样恒久。愁这种情绪是一种主动意识,是一种客观的反映,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鲁迅笔下的那些神情麻木、眼光呆滞的“庸众”是不会愁的。李煜的愁,是对人生悲苦的提炼,是洞察人世炎凉的智慧,是探究人类无尽苦难的思索。愁是李煜艺术创作的一条精神主线,是其绝大多数词中的思想感情的本质。这一点,是李煜的词之所以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伟大的作品往往源于崇高的苦难意识。为什么李煜的这首词,特别是词中的这一名句,千百年来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诵不衰?大概不是出自对一个亡国之君的怜悯吧?

    中国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内容,是一座博大无尽的宝藏矿山,是“精神成人”、“人文培养”中最理想的精神源头,从那里会汩汩流出滋润心田的泉水。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心灵净化和精神提升,会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西谚云:喜欢音乐的孩子不会犯罪。在我们这个文明悠久的东方大国里,喜欢古典诗词的人,不会乏味得面目可憎。相信人们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认真阅读,将会发现一个中国古典诗词才有的美的世界、情的长河,会在古典诗词的熏陶和启发中,营造出自己的精神家园。

    (改编自《书屋》2011.8)

    1.下列各项中,对“古典诗词的精神世界”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与官方的史书相比,古典诗词能够更为真实地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与精神诉求。

    B.我们从古典诗词中可以窥见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国历史的真实风貌。

    C.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作品源于崇高的苦难意识,因此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诵不衰。

    D.中国古典诗词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对青少年的心灵净化与精神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下列各项中,与刘再复对李煜词的理解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李煜词展示了一位治国乏才、软弱无能的亡国之君的痛苦,形成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B.李煜词所抒写的愁将自身的情感和思绪融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直逼人的心灵深处。

    C.李煜的人生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般的巨大落差,其词有着超越自我的悲天悯人情怀。

    D.李煜词的愁是对人生悲苦的提炼,是洞察人世炎凉的智慧,是探究人类无尽苦难的思索。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以“礼”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文化的压制下,中国人缺少个性,不敢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B.现代史学家陈寅恪独辟蹊径,提出“以诗证史”的观点,主张从诗歌中窥视古代文人真实的内心世界。

    C.在作者眼中,李煜词中展现的愁和鲁迅笔下的那些神情麻木、眼光呆滞的“庸众”的愁不可相提并论。

    D.喜欢并认真阅读古典诗词的人,会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与启发,去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不会乏味得面目可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心灵的巨人

    魏念滨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巨人。这个巨人很早就停驻在我的心房,引领我在十年寒窗清苦的学习生活中咀嚼阳光的味道。那段日子确实单调乏味,尤其是高三,学习非常紧张,大家绷着弦拼着命整天与书本做伴,周而复始地吃饭、学习、睡觉,有限的课外活动也是和各种各样的学习知识紧密相联。我那时苦中寻乐,有个小小的习惯,下课铃一响,经常一个人跑到走廓尽头,打开窗户,看天上的流云。一看到那些自由的白云,我的心就会莫名地激动起来,那是我心中的巨人在作怪。它让我把白云想像成未来,高远而澄清,太阳光一照,有着热烈的色彩。上课铃一响,那个巨人又会不失时机地将从遐想中唤回,并且谆谆告诫我,要努力听课呦,要好好用功呦,为了你那多姿多彩的未来和崇高远大的理想。

    虽然后来我没能如愿以偿实现自己的理想,考取自己喜欢的大学喜欢的专业,但我还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现实的安排,因为我心中的巨人给我了恰到好处的劝解与安慰,它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在它的感召下,我摩拳擦掌地在大学校园的各种舞台上释放青春的光芒;在它的牵引下,我如饥似渴地在校图书馆里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营养,它总是在关键时刻将我从各种虚浮的诱惑中扯拽出来,将身心投入到更为有益的事情上去。有了它,我才知道辛苦的付出是为了什么;有了它,我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人生的旅途才不会短路。

    大学毕业后,一脚迈进社会。悠闲的工作,甜蜜的恋情,宽敞的住房,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愉悦心灵的同时,也使心灵失去了动力——心中的那个巨人自以为功德圆满竟早早地躺在薄薄的档案里昏昏睡去了。生活在喝茶、看报、提职加薪、家长里短中以一种惯性的方式延续,生活的目的早已模糊不堪。和周围的许多人一样,我甚至希望自己的日子能够沿着这样一种惯性一直生活下去,波澜不惊,安然至退休,至死亡。

    在某个不经意的早晨,送女儿去幼儿园的路上,我偶然间抬头看到了天上那一轮喷薄跃出的红日,映得它周遭的云彩红彤彤的一片,很是撩人情绪,记忆的一角豁然开启,心中昏睡的巨人竟以诗的形式复苏出现:“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诗,就是那个写了《瓦尔登湖》后卧轨自杀的诗人。时光荏苒,青春不再,海子式的浪漫与激情早已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沉淀,“喂马、劈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琐碎的日子里,我们早已忘了还要“周游世界”,我们不再有梦,不再有追求,在面对蔚蓝的天空时我们不再有飞翔的憧憬和拥抱太阳的热望。心灵缺少精神巨人的主宰,窗外的阳光、绿树、和风就不能尽收眼底,我们只关心“粮食和蔬菜”,我们看不到“春暖花开”,我们生活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

    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缺失的,醒醒吧,那些过早睡去的心灵巨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只要主人的躯体还活着,你们就应该燃烧出感觉和温度。即使这辈子能够做到的仅仅是“喂马、劈柴”,我们也不该放弃理想,停止飞翔,我们要怀着一颗诗心生活,面向生活的大海,我们的内心应该永远怀着春暖花开的期待。

    (选自《时文选粹》)

    1.请用简洁语言概述高三学习阶段“心灵巨人”对“我”的作用。

    2.“我们只关心‘粮食和蔬菜’,我们看不到‘春暖花开’”一句中,“粮食和蔬菜”和“春暖花开”分别指什么?

    3.文中写“大学毕业后,一脚迈进社会”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母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而愠,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罢归东都。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零五卷》)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宁义起兵,斩道玄首   唱:倡导

    B.贼将史思明来郡      寇:侵犯

    C.惟尔所,苟不乏嗣     适:适应

    D.或恶宁者,诬于光弼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B.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C.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D.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穆宁之父曾以文学著名,因撰《洪范外传》而受唐玄宗赏赐授官,穆宁则因考中明经科而被调任盐山县尉。

    B.安史之乱时,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抗叛军;后与颜真卿并肩作战,因建议未全被采纳致功业未成。

    C.穆宁深明大义,恪守传统,在前往平原郡辅佐颜真卿抵抗叛军之前,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安顿照看。

    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但当德宗回到京师后,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

    (2)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鲍照的《拟行路难》中“              ”两句体现出诗人情感由慷慨激昂到无可奈何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2)在杜甫的《蜀相》中“              ”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深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3)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出李白忽然心头一颤,猛然醒来,长叹不已的句子是“          

    (4)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出梦境中天色由明亮骤然转黑后可怕声响的句子是

    (5)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

    (6)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告诫后人:如果为秦人悲哀的同时却不引以为鉴,便会重蹈覆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pí)鼓   (hān)见   (shēng)旗

    B.(lí)宫   千(zǎi)   (ān)熟

    C.手(wǎn)   衣(jīn)   (qiǎo)然

    D.(zhí)躅   (liàng)妆  (yān)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霁何虹   暝色   战栗   寂廖

    B.水泻不通   龙吟   长嗟   城阙

    C.廊腰缦回   阑干   丞相   斑白

    D.捣衣砧     倾倒   娈鸟   乾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词的解释及句子翻译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犹“频繁”,多次

    惟觉时之枕席         只有睡觉时的枕席

    B.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原是兄弟姐妹间的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使六国各爱其人       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

    C.齐楚之精英        精英:保存的瑰宝

    势拔五岳掩赤城       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

    D.后人之而不鉴之     哀:以……为悲哀

    须行即骑访名山       必须走时就骑上(白鹿)去访问名山大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一代代艺术家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2014年初,著名学者汪晖发表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一文,随后便引来了一位近代史研究者的不满,甚至写道“文学训练出身的汪晖近年一直在跨界游走”这样的雷人之语。

    C.长征6号一次性将20颗卫星送入距地球524公里轨道,创亚洲之最。当前能够进行一箭多星发射的国家无一是弹道技术领先的国家。

    D.互联网增加了青少年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为“网络公民”的成长与诞生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国外已经针对这一现象及其趋势展开研究和讨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福建南靖土楼气势非凡,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夯土技术登峰造极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杰出代表。福建土楼既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又是一种自成体系、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模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土楼聚族而居,较典型地反映了土楼人家的传统宗族观念,是地方传统宗法伦理、民俗文化的实物载体。

    ①它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地,依山就势,布局合理

    ②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

    ③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圆”思想

    ④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甚为奇特,它巧妙地利用了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糯米、红糖、竹片等材料

    ⑤是世界上少见的、极具文化内涵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

    ⑥建成的土楼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

    A.①⑥③⑤④②

    B.③②⑤⑥①④

    C.④⑤②⑥①③

    D.④⑥①②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B.“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周邦彦为代表,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构成“香而软”的风格。

    C.近体诗又称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D.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意精湛,被称为“诗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氏度(约合0.11摄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从更长时间范围看,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认为的还要强,该文首席作者、拉特格斯大学气候学家亚伊尔·罗森塔尔说:“我们可能低估了海洋储藏热量的效率,它可能为我们应对全球变暖这个难题争取了一些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演员贾玲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表演小品《木兰从军》,将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 怕死的傻大妞形象。

    节目播出后,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文史专家说: “这出闹剧,令人作呕,又为之愤慨。其技艺低劣,内容庸俗,不仅歪曲了木兰的形象,也 玷污了民族文化,可恶至极。”而广大网民反应不一。

    贾玲最终进行了公开道歉。而在贾玲道歉后,部分网民发起“贾玲保卫战”,反对道歉,认 为文化艺术不能只发出一个声音。这又在广大网民中引起了新的争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